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自相矛盾》

字號:

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下面是整理分享的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自相矛盾》,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要求: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賣矛和盾的人為什么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3.理解寓意,懂得言行要前后一致。
    教學重點:
    理解寓意
    教學板書:
    ①我的矛銳利得很,無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夸口
    ②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么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戳穿盾:
    ①對
    ②錯
    用矛戳盾
    戳不穿盾:①錯
    ②對
    道理: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復習生字詞語。(略)
    二、新授
    1.組織學生自由地讀寓言。
    2.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
    3.領讀課文。
    4.組織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5.交流小結。
    6.組織學生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是怎樣向人夸口的?
    用矛戳盾,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果?
    他為什么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7.組織交流,并進行小結。
    8.精講: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矛戳盾會怎樣;再分析結果與賣矛和盾的話。
    完成板書
    9.揭示道理:
    ①組織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錯在哪兒?
    我們說話做事應該怎樣?
    ②總結,并完成板書。
    10.結合課文,舉例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和板書;
    2.組織背誦競賽。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從生活中找出一兩個自相矛盾的例子來
    
篇二

    一、教學內容
    寓言二則
    自相矛盾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fā)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了解什么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并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么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后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銳利堅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后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