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插柳的傳說故事

字號:


    每逢清明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要插上一些柳條,孩子們還用柳條編成楊柳帽戴在頭上,表示吉祥如意,消災滅難。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清明節(jié)插柳的傳說故事,歡迎閱讀!
    【篇一】
    聽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十分殘暴的國王,不擇手段欺壓百姓、殘害良民。人們對國王的殘酷統(tǒng)治恨之入骨,紛紛起來反抗。
    國王得到消息后,想把所有反抗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統(tǒng)統(tǒng)殺掉。他派出一名大將暗暗查訪,若有謀反之意的就在大門上打暗號,如是擁護國王的就在門上插上柳條,等國王帶著大隊人馬來,把門上沒插柳條的人家全部殺掉。
    經(jīng)這位大將四處查訪,得知除了那些貪官污吏地主惡霸外,全都是反抗國王的人。怎么辦呢?成千上萬的勞苦大眾將遭殘害!他決定設法相救這些受苦受難的平民百姓,便趁夜深人靜悄悄出城,來到幾個好友家,把此事詳細說了一遍。
    大家被這突如其來的臨頭大難嚇得目瞪口呆,個個盯著這位將軍。將軍說:“我們必須在清明節(jié)之前辦完此事,千萬要保密,否則后果難以設想……”大家即刻動身,連夜分頭行動。
    清明節(jié)這天,國王的大隊人馬開拔出城,每村每寨,挨家挨戶進行搜查,結果只有幾家門上沒插柳條,便沖進去殺得個雞犬不留。他們哪想得到,這幾家正是國王的親朋好友、地方上的贓官惡霸。
    事后,國王知道所殺掉的都是自己最親信的人,氣急敗壞地令人把這位將軍抓來。將軍當著眾大臣的面,痛罵國王昏庸無道,殘害臣民,有愧于先祖……最后奪過侍衛(wèi)手中的刀割頸自刎了。
    埋葬將軍這天,成千上萬的百姓,用手捧著泥土,撒在將軍尸上,把將軍的墳埋得像座山。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將軍,每到清明節(jié)都要上祖墳,插柳條。
    【篇二】
    據(jù)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jié)。清明節(jié)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jié)。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jié)而焚身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