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英語課文《Colour》的教學評課稿

字號:

小學生對母語的正規(guī)學習也是處于起步階段,母語具有的保護性心理尚未完全建立起來,語言自我靈活性高,接受和學習性的語言能力強,此時學習新的語言即英語,語言信息就容易攝入。從更加有利于孩子語言形成的角度來看,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陳老師執(zhí)教的是關于五種顏色的詞匯課,如果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會顯得枯燥乏味,并略顯簡單。在本課中,麻老師能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大膽實踐,把重點放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一、活動的設計有趣味性
    1、陳老師能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很多五彩繽紛的實物,有黃的、紅的、藍的、紫的、綠的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玩具,并設計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如:通過圖片猜顏色、聽音涂色等游戲,特別在教授單詞時,運用了多種形式,如:“大小聲”、“火車接龍”等,避免了枯燥、機械重復的操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2、關注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一個活字.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新單詞呈現(xiàn)形式多樣.應該說整堂課中,教師在引入新詞時,都是比較新穎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師還注意利用實物,圖片,卡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季老師能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的體現(xiàn)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二、活動的設計有層次性
    本課中,陳老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學說表示顏色的單詞,如:red讓學生掌握單詞的音、型、意。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有什么東西是紅色的,用簡單的句型進行表達,如:This
     is red.My pencil is red.What colour is it? What colour do you like?后,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拓展性練習,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語言的能力,從教師的語言輸入轉為學生的語言輸出,符合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
    三、活動設計有實用性
    陳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英語方面花了很多功夫,積極踐行“學中用,用中學”。新授完顏色單詞之后,敖老師因勢引導,過渡到句型“I like…What colour is it? What colour do you
     like?”然后設計了讓學生給小丑涂色的任務,通過此項任務讓學生動手與動口相結合,既強化了課堂所學,又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英語的氛圍,教學效果很好。
    需探討的地方:
    1、整堂課缺少一個大的語言情景,各個知識點之間出現(xiàn)一定的塊面。
    2、對學生的小組活動需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習慣。
    比如學完yellow一詞,檢查學生個別讀,糾正讀音之后,周老師要求學生們尋找教室里面的yellow,孩子們高興極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搜尋目光所及的yellow,紛紛舉手報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此項設計,集中體現(xiàn)了英語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以致用的原則。
    我還記得陳老師曾經(jīng)在本課中能遵循語言教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動設計的生活性。如:紅燈綠燈亮的活動,既讓學生掌握了red.yellow.green三個單詞,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社會公德。又比如變色實驗中,劉老師巧妙的運用了自然科學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