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分數的簡單計算》

字號: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養(yǎng)成嚴謹的思考的習慣,對一個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可以說,數學與任何科學領域都是緊密結合起來的。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
    2.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里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復習,而且由問題引發(fā)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于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教師不忙于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來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范。
    (4)引導辨析:+的結果為什么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時出現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系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fā)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于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tǒng)一起來,可以在后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yōu)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組討論:-等于多少?
    (4)匯報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后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于“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1-1-1-
    計算并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后續(xù)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