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精編集錦【三篇】

字號:


    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后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那么,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怎么寫?為您精心整理了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三篇,供您參考。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一】
    案例:
    大班的標標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于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于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愿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有關。通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標標的媽媽對標標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
    有時被打后還不服,反而發(fā)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本枚弥诎职值挠绊懴?,使標標形成了打人的行為。據(jù)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他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愿與他一起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標標的爸爸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標標,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標標的不良行為。
    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標標。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標標。平時,我要求家長多了解標標的閃光點。
    2.我們發(fā)現(xiàn)標標雖然很調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里,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并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
    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xiàn)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xiàn)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于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培養(yǎng)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結構游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
    快結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桌去拿,嘴里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系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游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二】
    觀察時間:20xx.3.29
    觀察地點:中一班活動室
    觀察人物:王xx
    事件描述:
    區(qū)角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都在玩自己喜歡的區(qū)角,忽然耳旁傳來了一陣抽泣聲,聞聲過去,原來是王鏡博小朋友的聲音,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喜歡的拼圖被別的小朋友選走了。我看到孩子哭得很傷心,就抱了抱他,但是明顯感覺到孩子在用手反抗著我。
    事件分析:
    王鏡博是這學期的插班生,平時不愛說話,不喜歡親近老師,老師問他話也不愿意回答,在跟鏡博媽媽溝通過后得知,孩子之前上過幼兒園,而那所幼兒園的教育偏小學化,老師經常會布置作業(yè)給孩子,孩子有時做夢都是在寫作業(yè)。所以孩子對老師產生了一種距離感跟恐懼感。
    策略:
    (1)老師多與孩子主動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2)主動和孩子親近,用溫和的語言去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從心底里覺得老師是喜歡他、愛他、關心他的。
    (3)告訴孩子老師不會再要求他寫作業(yè),等長大了上小學后才會寫作業(yè)的,逐漸消除孩子因為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而對老師產生的恐懼感。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三】
    觀察時間:20xx.3.29
    觀察地點:中二班活動室
    觀察人物:xx
    事件描述:
    “王飛宇、沈瑞、崔亞鵬......把玩具給我收回去。”我厲聲說道。話聲落音,我突然意識到,要正面引導孩子,及時換了另一種方法:“請你們把玩具收回到玩具框,看誰是懂得物品歸位的好孩子?!痹捖曔€未落,玩具一下子被他們整理好,并且還高興的嚷嚷著:“老師,我是懂得物品歸位的好孩子!”
    事件分析:
    4歲的孩子正處于語言和邏輯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詞匯量突飛猛進,但是對語意的理解卻仍處于發(fā)展中。在幼兒園,孩子和老師的接觸最為廣泛和親密也敏感和細微。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抹微笑都會使孩子獲得溫暖和自信,“羅森塔爾效應”反應了你對孩子有怎樣的暗示,孩子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因此,老師在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警惕掛在嘴邊的暗示中的傷害。
    策略:
    (1)克制自己的情緒,提醒自己多使用“正面引導。”
    (2)總結生活中常用的正面引#親子教育#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精編集錦【三篇】#。如:“你快一點,我相信你能快起來;你可以保持干凈一點的對不對?”等。
    (3)多給孩子帶“高帽子”讓他們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