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考語文還是高考語文,作文都是人關(guān)注的,同時也是試卷中分值的一個項目。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三篇供大家鑒賞。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xùn)練出來的,而是平時*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
(一)寫作的智慧
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紙上寫下規(guī)定字?jǐn)?shù)的文章。
已經(jīng)太久了:不曾在橫條紋的周記本上,寫下或兩三行的只言片語,或動輒兩三頁的恣意文字。
還記得考前,語文老師用黑板擦敲打著黑板,不厭其煩地再三強(qiáng)調(diào)“作文拿高分的智慧”。無非是開頭引用名人名言,觀點鮮明,事例翔實,等等。
是的,這樣的“智慧”我都懂,能讓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應(yīng)排斥。畢竟,經(jīng)驗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點。
然而,我總是不屑。不要真情實感,不需形式創(chuàng)新,只需把大段搗爛如泥的“王開嶺”、“史鐵生”、“周國平”們注入固定模板,便會催生大批身穿統(tǒng)一*的克隆軍團(tuán)。此乃應(yīng)試教育下的集體分泌物。
在作文紙上,索爾仁尼琴已將古拉格群島控訴了千萬次,“全*看的霜”已成為令人作嘔的白色凝結(jié)物。屈原已拒絕再投江,海子思索還要再臥軌多少次。
這樣的智慧,不要也罷!
真正的寫作智慧,應(yīng)擁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氣象,是超越了經(jīng)驗和能力的升華,是“我手寫我心”的了然境界。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韻”,是張愛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麗,是優(yōu)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氣、坦率心性。
時間不多了。我周圍的考生,應(yīng)該在進(jìn)行最后一段說理了吧?若我一開始便選擇了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此刻,理當(dāng)安心而又機(jī)械地援引著最后一個例證了……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場上,我沒有。
我不后悔。我想寫幼年的玩伴,夏蟬歌詠的少年夢,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動,高考重壓下偶爾的灰心失意,噙淚微笑的堅強(qiáng)。我想寫平凡生活里的細(xì)微感動。就算是議論文吧,我也想拒絕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靜靜地用質(zhì)樸的語言說清內(nèi)心的所思與所悟。
對不起了,老師!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寶,我今天一概沒有用上。
因為,我已明白了何為真正的寫作智慧。
真正的寫作,是在高考考場上擲下沒有退路的崛傲開頭的勇氣。
真正的寫作,是拋棄成規(guī)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實感動人的自覺。
真正的寫作,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的爛漫才華。
真正的寫作,是捧出一顆至誠之心的赤子純真。
謝謝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這最后一次寫800余字,我終于沒錯過你?,F(xiàn)在,交卷。
[點評]此文是考生臨場就地取材之作,頗為自信,相當(dāng)瀟灑。對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現(xiàn)狀提出了自己的卓見,巧妙地融進(jìn)了考場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計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國平”們會紛紛注入固定的模板,甚有先見之明。我們閱卷時強(qiáng)烈地感受到這一點,故戲言:“今年大唱‘三國志’——周國平、汪國真、王國維!”
(二)瞳孔之內(nèi)
現(xiàn)在,離我兩米之外,監(jiān)考老師低著頭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舉一動都進(jìn)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緊張的我,手心變得更濕。
我的雙眼緊盯著題目,大腦卻不配合,本來尚算平穩(wěn)的呼吸突然滯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個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開脖子,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怎么辦?
想起老師在考前給我們鼓勵,說高考語文卷的設(shè)計,一定能充分展現(xiàn)考生的智慧??晌矣X得可怕的并非眼前這張正反六頁的卷子,而是一雙眼睛,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頭時,但見它平靜地掃描;只要一低頭,它就隱隱約約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門,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不是*機(jī),而是由成千上萬個細(xì)胞構(gòu)成的眼,它才是最復(fù)雜的監(jiān)視器。
我膽戰(zhàn)心驚,卻還要裝作無事的模樣。抖著手做完論述類試題,目光轉(zhuǎn)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個監(jiān)考老師,又在窺視我,他該看出了我的無措,給我的焦慮加了一劑猛藥:“同學(xué)們,要規(guī)劃好作文的時間??!”
就在我覺得快要爆炸的時候,另一個監(jiān)考老師將窗推開了一個小縫,風(fēng)絲絲地飄進(jìn)來。我瞇了下眼,她的瞳孔里,有一線和煦的光。興許我冷靜下來,他,他那雙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背后的那些眼一時間已經(jīng)隱去。
十次深呼吸,我要與自己對話。
其實,我本就知道,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瞳孔里,雖然不像楚門的世界,每個表情,每句話都有劇本,可我們真真是在別人的瞳孔里演著人生的電影。
更何況,我不可能像楚門那樣,走出這些瞳孔的所見范圍之外。
你的焦慮是無用的!靜下心來,好好考完這場試吧……
我吼向自己,在心里。
再看作文題,也不再覺得毫無頭緒。何為智慧?何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們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遠(yuǎn)活在別人的瞳孔之內(nèi)。
前者,從內(nèi)而外地苦著臉;后者,自始至終安然地笑。
我寫下此文,總算知曉:活于別人的瞳孔之內(nèi),卻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這么寫,不算“跑題”吧?
[點評]與第4篇《寫作的智慧》一樣,為考生臨場就地取材之作。從監(jiān)考老師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種狀態(tài),萌動了智慧之思,十分機(jī)智。
(三)農(nóng)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fēng)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莊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收獲,得有講究,亂不得。
驚蟄了。
“驚蟄”怎么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莊稼人要抽出時間“松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jīng)等不及了,急著出來透透氣。春耕開始了(也有春分的說法)。
從清明到端午,莊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蠶種,講究的就是一個“次序”。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guī)矩,幾千年耕作經(jīng)驗的積淀與升華。村中,要每家每戶地仔細(xì)叮囑。
“芒種”這個詞真好聽。
大約在六月份,草莓地里會莫名其妙地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這種發(fā)現(xiàn),談不上智慧,只是一種經(jīng)驗之談。不要著急,也不必時不時去看。待到烏豬子過江了,躲的、藏的,蟲們都會溜出來。用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遠(yuǎn)遠(yuǎn)的一處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莊稼人講求佛性,相信生死來去自然,打擾不得。奶奶年紀(jì)大了,卻不忌憚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备髁艘惠呑樱棠叹褂行┛吹赖拇笾腔哿?。
小孩自然沒有這般境界。從桑葉腋間墜出的桑樹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黃澄澄、紅撲撲、紫瑩瑩,變得晶瑩透亮,烏紫烏紫的,像黑玉。桑葉伸伸展展,桑葚清清涼涼在底下蔭著涼著偷樂。小孩真饞!一個孩子像貓一樣攀上樹,吊彎樹枝,底下的小孩便忙著摘桑葚。吃到嘴唇發(fā)紫,被媽媽拖著去河邊洗。小孩也不忘顯擺自己的聰明。
夏至來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會兒,蚯蚓搖頭晃腦地爬上田埂。又不大會兒,你再回來看看,田埂就滿了。這些蚯蚓也聰明得緊呢,這是一種本能。水汽泱泱。
莊稼人將腳探入水中,涼絲絲的。田里有些許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緊,莊稼人腳底的老繭厚著呢。還有水蛙,我們這里稱“螞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紅的楓林漫天舒卷。
這是怎樣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澆糞。
有人瞧不起莊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么想。二十四節(jié)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真愿意做個莊稼人。
[點評]清澈、活潑、優(yōu)美,是一篇禮贊農(nóng)家智慧的晶瑩剔透的敘事性散文??少潱?BR>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xùn)練出來的,而是平時*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
(一)寫作的智慧
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紙上寫下規(guī)定字?jǐn)?shù)的文章。
已經(jīng)太久了:不曾在橫條紋的周記本上,寫下或兩三行的只言片語,或動輒兩三頁的恣意文字。
還記得考前,語文老師用黑板擦敲打著黑板,不厭其煩地再三強(qiáng)調(diào)“作文拿高分的智慧”。無非是開頭引用名人名言,觀點鮮明,事例翔實,等等。
是的,這樣的“智慧”我都懂,能讓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應(yīng)排斥。畢竟,經(jīng)驗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點。
然而,我總是不屑。不要真情實感,不需形式創(chuàng)新,只需把大段搗爛如泥的“王開嶺”、“史鐵生”、“周國平”們注入固定模板,便會催生大批身穿統(tǒng)一*的克隆軍團(tuán)。此乃應(yīng)試教育下的集體分泌物。
在作文紙上,索爾仁尼琴已將古拉格群島控訴了千萬次,“全*看的霜”已成為令人作嘔的白色凝結(jié)物。屈原已拒絕再投江,海子思索還要再臥軌多少次。
這樣的智慧,不要也罷!
真正的寫作智慧,應(yīng)擁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氣象,是超越了經(jīng)驗和能力的升華,是“我手寫我心”的了然境界。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韻”,是張愛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麗,是優(yōu)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氣、坦率心性。
時間不多了。我周圍的考生,應(yīng)該在進(jìn)行最后一段說理了吧?若我一開始便選擇了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此刻,理當(dāng)安心而又機(jī)械地援引著最后一個例證了……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場上,我沒有。
我不后悔。我想寫幼年的玩伴,夏蟬歌詠的少年夢,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動,高考重壓下偶爾的灰心失意,噙淚微笑的堅強(qiáng)。我想寫平凡生活里的細(xì)微感動。就算是議論文吧,我也想拒絕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靜靜地用質(zhì)樸的語言說清內(nèi)心的所思與所悟。
對不起了,老師!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寶,我今天一概沒有用上。
因為,我已明白了何為真正的寫作智慧。
真正的寫作,是在高考考場上擲下沒有退路的崛傲開頭的勇氣。
真正的寫作,是拋棄成規(guī)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實感動人的自覺。
真正的寫作,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的爛漫才華。
真正的寫作,是捧出一顆至誠之心的赤子純真。
謝謝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這最后一次寫800余字,我終于沒錯過你?,F(xiàn)在,交卷。
[點評]此文是考生臨場就地取材之作,頗為自信,相當(dāng)瀟灑。對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現(xiàn)狀提出了自己的卓見,巧妙地融進(jìn)了考場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計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國平”們會紛紛注入固定的模板,甚有先見之明。我們閱卷時強(qiáng)烈地感受到這一點,故戲言:“今年大唱‘三國志’——周國平、汪國真、王國維!”
(二)瞳孔之內(nèi)
現(xiàn)在,離我兩米之外,監(jiān)考老師低著頭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舉一動都進(jìn)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緊張的我,手心變得更濕。
我的雙眼緊盯著題目,大腦卻不配合,本來尚算平穩(wěn)的呼吸突然滯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個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開脖子,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怎么辦?
想起老師在考前給我們鼓勵,說高考語文卷的設(shè)計,一定能充分展現(xiàn)考生的智慧??晌矣X得可怕的并非眼前這張正反六頁的卷子,而是一雙眼睛,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頭時,但見它平靜地掃描;只要一低頭,它就隱隱約約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門,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不是*機(jī),而是由成千上萬個細(xì)胞構(gòu)成的眼,它才是最復(fù)雜的監(jiān)視器。
我膽戰(zhàn)心驚,卻還要裝作無事的模樣。抖著手做完論述類試題,目光轉(zhuǎn)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個監(jiān)考老師,又在窺視我,他該看出了我的無措,給我的焦慮加了一劑猛藥:“同學(xué)們,要規(guī)劃好作文的時間??!”
就在我覺得快要爆炸的時候,另一個監(jiān)考老師將窗推開了一個小縫,風(fēng)絲絲地飄進(jìn)來。我瞇了下眼,她的瞳孔里,有一線和煦的光。興許我冷靜下來,他,他那雙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背后的那些眼一時間已經(jīng)隱去。
十次深呼吸,我要與自己對話。
其實,我本就知道,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瞳孔里,雖然不像楚門的世界,每個表情,每句話都有劇本,可我們真真是在別人的瞳孔里演著人生的電影。
更何況,我不可能像楚門那樣,走出這些瞳孔的所見范圍之外。
你的焦慮是無用的!靜下心來,好好考完這場試吧……
我吼向自己,在心里。
再看作文題,也不再覺得毫無頭緒。何為智慧?何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們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遠(yuǎn)活在別人的瞳孔之內(nèi)。
前者,從內(nèi)而外地苦著臉;后者,自始至終安然地笑。
我寫下此文,總算知曉:活于別人的瞳孔之內(nèi),卻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這么寫,不算“跑題”吧?
[點評]與第4篇《寫作的智慧》一樣,為考生臨場就地取材之作。從監(jiān)考老師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種狀態(tài),萌動了智慧之思,十分機(jī)智。
(三)農(nóng)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fēng)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莊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收獲,得有講究,亂不得。
驚蟄了。
“驚蟄”怎么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莊稼人要抽出時間“松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jīng)等不及了,急著出來透透氣。春耕開始了(也有春分的說法)。
從清明到端午,莊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蠶種,講究的就是一個“次序”。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guī)矩,幾千年耕作經(jīng)驗的積淀與升華。村中,要每家每戶地仔細(xì)叮囑。
“芒種”這個詞真好聽。
大約在六月份,草莓地里會莫名其妙地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這種發(fā)現(xiàn),談不上智慧,只是一種經(jīng)驗之談。不要著急,也不必時不時去看。待到烏豬子過江了,躲的、藏的,蟲們都會溜出來。用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遠(yuǎn)遠(yuǎn)的一處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莊稼人講求佛性,相信生死來去自然,打擾不得。奶奶年紀(jì)大了,卻不忌憚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备髁艘惠呑樱棠叹褂行┛吹赖拇笾腔哿?。
小孩自然沒有這般境界。從桑葉腋間墜出的桑樹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黃澄澄、紅撲撲、紫瑩瑩,變得晶瑩透亮,烏紫烏紫的,像黑玉。桑葉伸伸展展,桑葚清清涼涼在底下蔭著涼著偷樂。小孩真饞!一個孩子像貓一樣攀上樹,吊彎樹枝,底下的小孩便忙著摘桑葚。吃到嘴唇發(fā)紫,被媽媽拖著去河邊洗。小孩也不忘顯擺自己的聰明。
夏至來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會兒,蚯蚓搖頭晃腦地爬上田埂。又不大會兒,你再回來看看,田埂就滿了。這些蚯蚓也聰明得緊呢,這是一種本能。水汽泱泱。
莊稼人將腳探入水中,涼絲絲的。田里有些許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緊,莊稼人腳底的老繭厚著呢。還有水蛙,我們這里稱“螞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紅的楓林漫天舒卷。
這是怎樣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澆糞。
有人瞧不起莊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么想。二十四節(jié)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真愿意做個莊稼人。
[點評]清澈、活潑、優(yōu)美,是一篇禮贊農(nóng)家智慧的晶瑩剔透的敘事性散文??少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