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小貓吃魚》教學反思

字號:

“小貓吃魚”是一組動態(tài)的連續(xù)故事情景,通過這一故事情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一組動態(tài)情景,逐步引出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準備了以下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新課標要求,除了讓學生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外,還應初步學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對學生計算的要求上,以往教材的標準是:要求學生掌握算理和算法,熟練計算技能。例題枯燥無味,思路局限,算法單一,練習形式比較機械,忽視了與學生實際經驗的聯系,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形成。而《課程標準》指出:“計算不單單是一種技能和能力,它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意識,同時也是人們應具備的數學素養(yǎng)之 一。計算是不容忽視的數學內容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面對一年級才入學不到一個月的孩子們,如何把這節(jié)課上下去?怎樣才能讓學生在這短短的40分鐘受益?我設計先讓學生經歷具體情境→圖形抽象→數字抽象的過程,使學生逐步體會減法的意義。教學中通過“小貓吃魚”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然后通過圓形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后再由數字計算和規(guī)律探求加深理解。20以內的加減法是學生學習計算的開始,我們應由此起步,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能從數量以及相關的聯系進行觀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數學意識,即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教學中,首先要考慮兒童節(jié)的年齡特征,把計算放置在各種活動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給學生創(chuàng)造結合實際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培養(yǎng)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學習。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計算能力。
    當然,這節(jié)課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想,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些不足中,我學會不斷反思自我,我的教學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篇二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培養(yǎng)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學習。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計算能力。
    2、讓學生經歷具體情境→圖形抽象→數字抽象的過程,使學生逐步體會減法的意義。教學中通過“小貓吃魚”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然后通過圓形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后再由數字計算和規(guī)律探求加深理解。這樣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規(guī)律,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注重了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差幾個杯子)并利用“套圈”“小雞吃食”等材料進行講故事、討論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述與合作交流能力。
     篇三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由于減法的意義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如何把這個抽象的概念變?yōu)閷W生能夠體會的事物呢?我是這樣設想的,從具體情境→圖形抽象→數字抽象。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可以理解的“小貓吃魚”具體情境出發(fā),自己列式計算,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其次,通過數學計算等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通過(套圈)練習體會加法與減法意義的聯系。
    成功之處:
    1、用小貓吃魚的故事串的形式,讓學生從故事中發(fā)現數學問題,來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具體的故事情境和畫面中理解減法的含義,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當“把后的一條魚也吃了,現在盤子里一條魚也沒有了,一條魚也沒有用0表示”,在一個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學生理解了0的含義。
    2、五個活動的設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習品質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中注意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對圖意和算式的意思進行理解,學生計算減法的能力和速度都得到了有效訓練。
    不足之處:
    備課要兼顧學生和教材。既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要隨意拔高。同時要照顧全體,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