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梅花落》詩詞簡析

字號: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臈罹肌睹坊洹芳百p析,歡迎大家閱讀。
    梅花落
    唐代:楊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墒?,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中搖蕩,在春日里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飄落凈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
    注釋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嘆息聲。
    ③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開花。作實:結實。其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不畏嚴寒。
    ⑤爾:指梅花。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梅花(縱使在艱難日子顯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質)一旦遇到了春風春日,就趕緊搖蕩著腰肢去諂媚它們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
    ⑥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
    ⑦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
    簡析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xiàn)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zhàn)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時邊關戰(zhàn)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后四句寫人。首聯(lián)的梅花引出了尾聯(lián)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