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思想品德說課稿三篇

字號:

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教師的能力,更體現(xiàn)出教師對工作的熱愛認真程度,通過說課稿,教師可以更好地展開教學,合理科學的規(guī)劃使教學作用大化。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镀返屡c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段业膷徫弧愤@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lián)系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yǎng)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并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于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yǎng)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并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于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愿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了解學生現(xiàn)狀時發(fā)現(xiàn),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xiàn)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范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墒窃鯓踊橄蟮臅嬲Z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于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么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xiàn)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lián)系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么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xiàn)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xiàn)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fā),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lián)系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fā)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并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后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fā)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yǎng)。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fā)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fā)情感指導行為。并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后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愿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并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積極活動的寬松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大限度地處于主體激活狀態(tài),這種平等關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xiàn)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xiàn)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xiàn)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chuàng)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后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愿意為這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fā)蓬勃的生機。
     【篇二】
    一、說教材分析
    《我的勞動感受》是《品德與社會》學科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的生長與他人”的第一課。這一組教材的專題是“我的家鄉(xiāng)(社區(qū))”,直接體現(xiàn)的是“觀察周圍不同行業(yè)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結果?!?BR>    由于過去對尊重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認知的層面上,同學對勞動意義的認識膚淺,感受匱乏。本課通過身體力行的不同勞動,重在讓同學“零距離”接觸,真切體驗和感受勞動過程。進而同學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新課程規(guī)范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同學的學習實際水平,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同學在校參與勞動,感受、體驗勞動的過程,激發(fā)同學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2、讓同學了解學校內的各個工作崗位,培養(yǎng)同學對勞動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讓同學在勞動中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受、體驗勞動過程的情感,讓同學“零距離”、有意識地參與勞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同學參與一項勞動,可以涉和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勞動。
    2、讓同學寫一篇勞動體驗日記。
    二、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的優(yōu)秀教案思路應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因此,在本堂課的優(yōu)秀教案中,我以同學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同學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和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沛體現(xiàn)同學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同學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勞動的“苦”與“樂”,使同學形成新的勞動價值觀,逐漸協(xié)助同學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同學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激起同學的興趣;在學法上,讓其主動參與勞動,自身去感受勞動的苦與樂,體驗勞動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
    《品德與社會課程規(guī)范》倡議教師應是同學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優(yōu)秀教案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播放歌曲《勞動幸福》,同學欣賞,談話導入。
    1、你覺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鵲勞動時心情怎樣?(隨即板書:幸福、快樂)。
    2、是呀,勞動有收獲讓小蜜蜂、小喜鵲發(fā)生了幸福、快樂的感受,那么我們每個同學勞動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3、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我的勞動感受。
    (興趣是好的老師。本環(huán)節(jié)播放的動畫歌曲有趣、生動,一下子激發(fā)并喚起同學對勞動的興趣和過去曾經的勞動過程和體驗,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談勞動,重感受。
    1、出示課余時間在小朋友們勞動時拍的照片,讓同學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我們班誰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樣?
    2、找?guī)讉€在照片上勞動的小朋友詢問:你當時勞動的心情怎么樣?你覺得累嗎?經過你們的勞動,學校變得干凈了,你高興嗎?
    3、平時你還參與過哪些勞動,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趕快拿出你的勞動體驗日記和朋友們交流交流。
    4、課件出示一則勞動體驗日記,同學欣賞。
    5、師小結:是呀,這就是我們的勞動感受,累,并且高興,累,但很幸福。是嗎?(隨機板書:累,并幸福著)。
    (本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應該著重引導同學講出勞動時的感覺和勞動后終的感受。累,并幸福著。正是因為勞動這種獨特的感受,才干鼓舞小朋友為著終“幸福”的感覺而克服勞動過程中的種種不良情緒和感受,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現(xiàn)場采訪,了解他人的勞動。
    1、同學們,你們勞動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們學校也有很多的勞動崗位,很多的勞動者,你們想了解他們的勞動感受嗎?想,就請把你的問題準備好。同時課件出示:采訪問題提示。(同學主要討論采訪時該怎樣提問,教師指導同學在采訪時要注意禮貌,并協(xié)助同學歸納采訪問題。)
    2、請出學校管理學校電路、多媒體的教師—孫瑞炎老師,讓同學們做現(xiàn)場采訪。采訪后,說一說自身的感受!
    3、老師對采訪的情況作了總結:是呀,孫老師的感受也和我們一樣,雖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們在一天天地健康生長、慢慢幼稚,他還是感到了一種幸福!
    (品德課的課堂教學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課程資源在老師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互動、傳送和升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學發(fā)生經歷,感受經驗,形成新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們通過現(xiàn)場采訪孫老師的勞動感受,不但深化了自身的勞動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使小朋友們有機會走近老師,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
    (四)現(xiàn)場勞動,體驗真實。
    1、剛才,我們聽了班上同學的勞動感受,也現(xiàn)場采訪了老師的勞動感受。既然勞動能讓我們快樂、幸福,那么我們就在課堂上嘗試一下吧!
    2、分工合作,布置勞動任務:第一組:疊衣服;第二組:縫紐扣;第三組:剝花生;第四組:整理教室。(課件出示課本P42頁“勞動須知”)
    3、同學進行勞動。
    4、剛才的勞動,你遇到困難了嗎?你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同學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我預設同學可能會說:①原先我覺得“穿針線”是很簡單的工作,但做起來并不容易呢?、诏B衣服時需要耐心才干疊好。③我在剝花生時,發(fā)現(xiàn)有些殼特別硬,我怎么也剝不開,后來我就用東西把它砸開了。④拖地板真累,現(xiàn)在我知道媽媽平時干家務很辛苦。)
    5、展示勞動效果:整齊的衣服、縫好的衣服、一盤花生仁、干凈整潔的教室。當你看到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說一說。
    6、勞動讓你有什么收獲呢?(課件出示:課本P45頁“勞動的收獲”)讓同學說一說。
    7、師小結:同學們在勞動中學會了方法,開動了腦筋,培養(yǎng)了能力,所以勞動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給我們發(fā)明出幸福的生活,勞動光榮。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會從勞動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ò鍟好?,但有樂趣?。?BR>    (新課程強調,同學思想品德與社會實踐性的發(fā)展不只是一種依靠道德知識灌輸?shù)膯蜗騻魉瓦^程,而是依靠同學在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經歷、體驗、建構的高效率的品德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是以同學個體的親身經歷、主題體驗為前提的,離開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同學德育的自立建構,提高品德課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充沛發(fā)揮同學的主體作用,激活同學主體,通過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大限度地調動同學自主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發(fā)明性,引發(fā)和深化同學的感受和體驗。本課堂我以“勞動感受”為主線貫穿課堂,通過“談自身的勞動感受”、“訪問他人的勞動感受”、“當堂勞動體驗感受”這些親身經歷或互動體驗活動,實現(xiàn)了同學的主題道德教育與構建過程。)
    五、說板書設計:
    累,并幸福著!
    我的勞動感受:幸??鞓?BR>    忙,但有樂趣!
    (本堂課我引導同學從自身的勞動經歷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勞動的“苦”與“樂”,獲得了對勞動的真實感受,從中得出了勞動的終感受:累,并幸福著!忙,但有樂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上板書,讓同學真切地體會到勞動的感受。)
     【篇三】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剛才你們聽到的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就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讓我再試》中的主題曲。
    一、教學設計概述:
    (1)設計理念:
    《讓我再試》是粵教版《品德與生活》第四冊第四單元《成長的天空》中的第一課。這個單元按照不怕困難挫折、團結拼搏、相信自己、不斷進取的引導思路,設計了三篇主題共生,相互補充,承上啟下的課文。其中,《讓我再試》旨在引導兒童不怕困難和挫折,做事情有耐心、有毅力、不膽怯,培養(yǎng)兒童頑強的意志力。二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做事情缺乏耐心,對自己沒有信心,同時他們特別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遇到困難容易打退堂鼓,這也是我班學生的一大通病。因此,我主要針對本班學生這一方面的問題設計跟孩子們生活非常接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fā)他們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頑強拼搏的意志力。
    (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基于本課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三點: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引導學生不怕困難,做事情有耐心、不膽怯,培養(yǎng)其頑強的意志力。
    2、行為與習慣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收集與整理資料的方法,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
    其中教學重點是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面對困難,愿意積極嘗試,不輕易放棄的頑強意志,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教法學法:
    按照新課標的“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課堂需要,我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開放互動的情境,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
    (4)教學過程:
    根據本教材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點擊)圍繞“在生活中進行品質培養(yǎng)”這一主旨,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三步:(點擊)
    1、游戲導入,盤點困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好的老師”。所以上課一開始,我就組織了一個“玩轉小魔術”的游戲活動,(課件出示)首先示范表演魔術,然后請全體學生模仿表演。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課堂上,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活動中。但由于這一游戲有一定的難度,不少學生可能會遭遇失敗,我相機鼓勵孩子:“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辈⑦m時板書文中小詩中心句??梢灶A見,會有一部分學生淺嘗輒止,選擇放棄。這一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了生活場景,使學生在自然生活常態(tài)中獲得了真實面對困難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的發(fā)展變化將貫穿整個課堂學習。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習和生活中,你們還碰到過哪些困難?你是如何面對的呢?孩子們年齡雖小,但碰到過的困難卻并不少。在已有情感體驗的引發(fā)下,孩子們紛紛傾訴苦惱,一吐為快。(點擊)
    2、活動體驗,面對困難。
    如何正確面對困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所在,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學習活動,(課件出示)讓學生在動中學,在玩中學。(點擊)
    3、游戲反饋,解決困難。
    為使課堂學習得到及時反饋,讓學生感受到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在課堂的后我組織學生再次嘗試“玩轉小魔術”。(課件出示)并在活動中,將教材中的一首小詩(課件出示)改編成歌詞,配上孩子們熟悉的旋律,在課堂播放。(點擊播放音樂)鼓勵孩子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只要不忘對自己說一句“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成功就不會離自己太遠。借助音樂獨特的感染力,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再次得到升華。即使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取得成功,我仍會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并鼓勵他們課后繼續(xù)努力嘗試。這一環(huán)節(jié)將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真正實現(xiàn)了“在生活中進行品質培養(yǎng)”這一主旨。(點擊)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我以“遇到困難——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為線索,以“玩轉小魔術”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的具體解決步驟:
    下面我就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說說教學過程第二步的活動設計。(課件出示)下面我先介紹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1)說一說。
    面對困難怎么辦?引導學生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困難正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傾訴心聲,盤點困難后,越來越多的困難猶如一座座無形的小山壓在孩子們的心上,課堂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此時,正是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困難的良好契機。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情緒有些低落的孩子們,我及時提出來組織“小小故事會”和“智慧山探寶”兩個活動,(課件出示)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名人面對困難不退縮,努力拼搏的頑強意志。
    (2)聽一聽。
    由于名人的事例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以上活動取得的教育效果僅停留在學生表面認識的層面,為彌補這一缺憾,我積極拓展教學資源,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事例,讓孩子們一起來“聽一聽”:(點擊)同學們的故事講得很好,讓我又了解到了這么多有毅力的人和事。今天,老師也想向大家介紹一位了不起的小姐姐,她就是靠撿破爛掙錢上學的安徽女孩譚海美。(配樂講述譚海美的故事)聽完故事,孩子們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紛紛被故事主人公的自強不息和純樸的愛心深深打動。
    (3)談一談。
    當學生獲得了豐富深刻的情感體驗后,我進一步組織全班交流,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談一談”。(課件出示)1、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2、你還有沒解決的困難嗎?你準備怎么解決?3、當你再次碰到困難的時候,你會怎么做?這由弱到強,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也正配合了教材的編寫思路。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這一教學重點也由此迎刃而解。
    (4)演一演。
    然而,有了面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并不等于就能解決困難,更重要是掌握解決困難的方法與技能,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采取了“演一演”的方式,(點擊)在學生傾訴的困難中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難題,(如英語單詞記不?。粚W習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與同學發(fā)生矛盾不知如何處理;同學給自己取綽號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出示)讓學生分組自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從中指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敢嘗試。在此,我結合故事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質,引導學生除了自己要勇于面對困難,在任何處境中,都要懷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幫助他人戰(zhàn)勝困難,進一步豐富拓展了教材內容。這一活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在引導學生獲得初步的解決困難的技能。至此,本課教學難點終成功突破。(點擊)
    “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焙?,我想把本課的主題曲送給我自己和在座的各位評委、老師,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在又的努力和嘗試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c擊播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