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遠古的傳說》

字號:

課件中包含了課文中的所有內(nèi)容以及該課文的寓意??扇嫣嵘⒆觽儗τ谡Z文的興趣。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jié)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遠古的傳說》,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nóng)業(yè)起源傳說的實質(zhì)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zhì)
    4.培養(yǎng)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的優(yōu)秀品行,培養(yǎng)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農(nóng)業(yè)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貴的品行
    3.“禪讓”的含義和實質(zhì)
    教學難點
    1.部落、部落聯(lián)盟的構成和性質(zhì)以及他們之間的戰(zhàn)爭與融合
    2.“禪讓”的含義和實質(zhì)
    教師準備
    炎、黃帝的肖像掛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理水的幻燈、布置學生收集我國歷的傳說
    學生準備
    了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都應該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族嗎?
    2.肯定補充學生的回答,在56個*族中漢族人口多,占了九成還要多一些,而你們知道漢族的由來嗎?
    3.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引出內(nèi)容:簡要敘述漢族的由來(重點抱握幾個轉(zhuǎn)換: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是由炎黃部落的組合發(fā)展而來的。告訴學生,在歷史發(fā)展、人類演進的進程中,華夏族不斷融合周邊的*族,逐步發(fā)展壯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族局面,因此,漢族和其她少數(shù)*族的出現(xiàn)絕不是偶然的
    二、炎黃的斗爭與融合
    1.談話轉(zhuǎn)承:剛才我們將到了漢族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一下緣故時期的部落是這樣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漢族的。大家都知道,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與部落之間結(jié)成聯(lián)盟,聯(lián)盟中會推舉出一位德才兼?zhèn)涞娜俗黝I導。大約四千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出現(xiàn)了兩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炎帝和黃帝。
    (積極叫學生思考炎帝和黃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嗎?)
    2.答疑:炎帝和黃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慢慢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炎帝和黃帝的掛圖,講:這兩位就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他們分別領導了黃河流域的部落,由開始的斗爭到后來的聯(lián)合,再到后來的不斷融合。終成為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古往今來很多華夏兒女都以各種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課件,講述:這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黃陵在陜西。每年清明節(jié)或者是其她重大的節(jié)日,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回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5.播放陜西祭奠活動的記錄片,向?qū)W生作介紹。
    6.設疑:同學們看到的是今年在陜西舉辦的祭祀盛況,那么,老師請教你們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會如此虔誠地懷念遠去的炎帝和黃帝,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紹的。
    7.鼓勵學生匯報閱讀收獲,并適時補充引導,讓學生認識炎帝和黃帝在華夏子孫心中的崇高地位。
    匯報閱讀收獲:A.炎帝:改進農(nóng)具、發(fā)明醫(yī)藥、是中華原始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創(chuàng)始人,號稱神農(nóng)氏;發(fā)明陶器,開辟集市。B.黃帝:創(chuàng)制歷法,指導人*生產(chǎn);發(fā)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還發(fā)明了車船、銅器等;C.他們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領,為人們所愛戴。
    三、組織討論
    A.炎帝和黃帝的貢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給后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及其在華夏兒女心中的地位,還應包括學習體會等。(教師)
    B.與同學充分討論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見聞結(jié)合起來,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使自己在學習知識、了解傳說的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課時
    一、講解傳說引入新課
    1.激發(fā)方式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傳說,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大禹治水的傳說,告訴學生,早期的人類幾乎住在大江大河邊,就為水患埋下了伏筆,也是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依據(jù)。
    2.設疑: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別的能耐嗎?(這都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大禹治水與“禪讓制”
    1.出示大禹的頭像圖片,講解大禹治水的經(jīng)過及其相關知識,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
    2.設疑:同學們還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給她的一個鍛煉的機會,鍛煉什么呢?辦事能力啊。在那個時候,部落首領都是大家*主推選出來的,這種推選產(chǎn)生首領的方法,歷稱為“禪讓”。這個制度大概興起于黃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堯擔任首領,接著是舜,后來就是禹。
    三、討論小結(jié)
    1.引導: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它無從考證,它是人們在口頭流傳的,但卻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以及思想認識等情況,反映了當時人類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認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傳說大都帶有神學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盡管如此,傳說對于我們?nèi)匀挥幸恍W習和了解的價值。象大禹治理水的這個傳說,他的智慧、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無不是我們學習的好素材,所以,現(xiàn)在你們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膽的發(fā)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明白傳說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仍然很多,利用傳說也很重要)
    2.巡查、傾聽、融入學生的討論活動
    3.小結(jié)本課,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篇二

    1課時
    【學習目標】
    1.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中華人文始祖。理解傳說與史實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理解“禪讓”的含義與實質(zhì)。
    2.培養(yǎng)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應正歷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的優(yōu)秀品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名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驗大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yè)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重點難點】
    1.炎帝,黃帝與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2.傳說與史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部落及部落聯(lián)盟的構成和實質(zhì),“禪讓”的含義和實質(zhì)。
    【學法指導】
    獨立預習,敢于表達,學會聆聽,合作討論。
    導學過程方法導引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一、自主檢測:
    .1、遠古時,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在黃河流域的___和___領導的兩個部落十分有名。在東方,____領導的部落力量很大。
    2、___戰(zhàn)勝___以后,兩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斷融合鄰近的部落,構成后來___族的主干。
    3、華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
    4、黃帝以后很久,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是___、___、____,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主推選實現(xiàn)的,在歷這一制度被稱為“____”。其中在治水的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___。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1、我國的遠古傳說為我們了解原始農(nóng)耕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禪讓的實質(zhì)是什么?
    3、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禪讓制的依據(jù)是()
    A.財產(chǎn)B.武力C.才德D.門第
    2.某臺灣旅行團要來內(nèi)地拜祭中華*族的人文始祖,他們應該去()
    A.黃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項,與炎帝無關的是()
    A.制作耒耜,教*耕種B.嘗百草,尋藥物C.創(chuàng)制歷法D.發(fā)明陶器
    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睂O中山先生的這首詩歌頌的是()
    A.女媧B.黃帝C.炎帝D.禹
    5.今天漢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華夏族C.匈奴族D.東夷部落
    6.根據(jù)“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選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領任命B.部落首領推選
    C.全體氏族成員表決D.德高望重的人競選
    7.傳說中的原始部落聯(lián)盟首領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舜②堯③禹④黃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____《禮記•禮運篇》
    (1)《禮記》中這段材料講的是什么社會時期的情況?
    (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什么意思?這種辦法歷史叫什么?
    (3)舉例說明當時是怎樣“選賢與能“的?
    (4)“賢”與“能”具體指什么樣的品質(zhì)??
    【總結(jié)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并逐漸掌握方法。
    【課后訓練,鞏固拓展】
    課本p16學習測評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自覺預習,獨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記下來。
    小組討論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師的要求,分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組到黑板前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二四六組準備評價,不參加展示的同學應認真傾聽或認真觀察展示情況,隨時準備補充或更正,2、展示完畢后,進行互評(可以生生互評,組組互評,也可以師生共評。)
    獨立完成,老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