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上民辦學校,入學面談是少不了的內容,但是每所學校的面談內容都包含哪些成分呢?我們又應該做哪些準備?為您精心整理了幼升小常見的六大類考題,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及時查閱,以免影響復習備考。
學習習慣類
孩子在教室靜坐十分鐘,觀察孩子能不能靜下心來。
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觀察孩子的看書習慣。
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復述情節(jié)并回答問題,考察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語言組織能力等。
生活自理能力類
一些可住宿的小學,特別關注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會自己穿衣、疊被等。
當年紅極一時的“系鞋帶”難題:現(xiàn)場將孩子的鞋帶解散,讓他們重新系上。
有學校將小內衣、襪子和被子零散地擺在桌上,讓孩子現(xiàn)場整理。不一定要疊整齊,更看重有沒有整理的意識。
在一個教室里同時安排多個游戲,讓孩子排隊參與,有些孩子,見機行事,哪邊隊伍人少,就先往哪邊站;也有些孩子東排排西站站,不能專注地完成一項任務。從中體現(xiàn)孩子的觀察、處事能力。
行為習慣類
一般以隱性考察居多,關注孩子心理特征和行為習慣。
面談開始前,學校給每個孩子都發(fā)了一顆糖,告訴他們面談時不能吃,見到爸爸媽媽以后才可以吃掉。
進校門后,孩子有沒有哭鬧,會不會主動問老師好,坐過的椅子會不會放正,散落的東西會不會收拾好……這些細節(jié)有時也是老師觀察的重點。
部分住宿制學校會通過孩子在整個報名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考察孩子是否有住校學習的心理準備以及生活統(tǒng)籌能力。
常識問答類
要求孩子說自己的名字,并回答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報出家里的電話號碼。有家長稱這是“基礎題”。
觀察不同容器里的水,判斷哪個水多、哪個水少,主要考查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辨別地圖、建筑、動物和水果、蔬菜的特征等。
健康協(xié)調類
主要考查孩子身體健康狀況以及肢體協(xié)調性等,設計跳遠、走路、拍皮球、筷子夾玻璃彈珠等活動。
有的學校會安排如測視力等健康測試。
家庭教育類
設計親子小游戲,讓孩子家長一起玩,看孩子和家長在互動中的表現(xiàn)。
對家長摸底,如填寫調查問卷,設置如“周末和節(jié)假日,家長應該帶孩子做些什么”“家長一年平均的讀書量是多少”“每周有幾天父母會和孩子共進晚餐”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