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則一年級小學(xué)生簡短成語故事

字號:

成語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糧,全面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dá)能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成語并準(zhǔn)確的理解和運用,可以極大地提高語言表達(dá)的技巧和能力,改善與人溝通的方法。以下是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沆瀣一氣
    唐僖宗時,有個叫崔沆的主考官,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由于兩人都姓崔,而他們的單名“沆”和“瀣”連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間水氣的“沆瀣”兩字,于是有人就開玩笑說他們是“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比喻彼此氣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時,弱小的息國與較大的鄭國相鄰。一次兩國發(fā)生爭執(zhí),息國國君不僅不承認(rèn)自己的錯誤,反而出兵侵略鄭國,被鄭*隊打得大敗。當(dāng)時有見識的人就認(rèn)為息國不僅無理,而且還“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沒有多久,息國就被楚國滅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
    3、樂不思蜀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后,由昏庸無能的兒子劉禪繼位。后來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帶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讓人表演了一些蜀國的娛樂節(jié)目。當(dāng)時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人看后都產(chǎn)生了亡國的傷感,唯獨劉禪嬉笑自如。后來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4、從善如流
    春秋時,楚國攻打鄭國,晉軍元帥欒書率軍前去救援。楚軍一見晉軍,就撤回去了。欒書于是轉(zhuǎn)而攻打依附楚國的蔡國。楚國急忙派出兩個縣的兵力,前來援救。這時,晉軍上下斗志高昂,準(zhǔn)備迎戰(zhàn)楚軍。只有知莊子、范文子、韓獻(xiàn)子三人勸欒書退兵,避開楚軍的鋒芒。欒書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后來晉軍趁楚軍回國之際,出兵攻克了蔡國。
    從善如流:比喻樂于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5、多難興邦
    春秋時,楚靈王為了稱霸,想與諸侯會盟,派椒舉前去邀請晉平公參加。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去。晉平公說:“晉國地勢險要,戰(zhàn)馬多,而楚國又多災(zāi)多難。我們完全用不著怕它。”他勸晉平公把眼光放遠(yuǎn)點,同意楚靈王的邀請?!岸嚯y以固其國”后多作“多難興邦”。邦:國家。
    多難興邦:指多經(jīng)困難,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團(tuán)結(jié)奮斗,使國家強(qiáng)盛起來。
    6、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fā)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7、守株待兔
    從前有個農(nóng)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邊的樹樁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揀了一只兔子吃,很高興。
    從此,他就不再種田,干農(nóng)活了,天天坐到樹樁上等兔子,結(jié)果就餓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運,當(dāng)成長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一個農(nóng)夫擔(dān)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終適得其反!
    9、天衣無縫
    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傳說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涼,見一個仙女從天上下來,她身穿白衣,美麗絕倫。她告訴他她名叫織女。郭翰仔細(xì)欣賞織女的衣裳渾然一體,竟看不出一絲線縫,好奇問織女。織女答道:“天衣本非針線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