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唐代詩人、書法家、文學(xué)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xué)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虞世南的《奉和詠風(fēng)應(yīng)魏王教》,歡迎閱讀!
《奉和詠風(fēng)應(yīng)魏王教》
唐代•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
傳歌共繞梁。
動枝生亂影,
吹花送遠香。
【賞析】
“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兩句,通過寫風(fēng)對不同事物的作用和影響,來襯托出風(fēng)的存在。風(fēng)是無形之物,摸不著看不到,想要描寫風(fēng)的形態(tài),從正面來寫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詩人選擇了從側(cè)面來寫。風(fēng)吹樹枝,樹枝晃動,枝影也隨之搖擺,正是“動枝生亂影”,這便是風(fēng)存在的證明;“吹花送遠香”,是誰“吹花”呢?當(dāng)然是風(fēng),輕風(fēng)拂花,花香亦隨輕風(fēng)而飄散,所以人遠遠地便能嗅到花的香味。詩人非常善于捕捉風(fēng)的特點,分別從視覺和嗅覺兩個方面來寫風(fēng),一“生”一“送”,筆觸十分細膩柔和,畫面華美,呈現(xiàn)出和風(fēng)拂面的輕柔質(zhì)感。這首詩的前兩句為“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寫豪華席宴,多褒揚,可見應(yīng)制娛頌之情。
擴展閱讀:虞世南的簡介
虞世南文章婉縟,與徐陵相似。曾勸太宗毋為宮體詩,而其詩除《詠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余多為應(yīng)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nèi)容則比較空泛。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結(jié)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yīng)制》《蟬》《奉和詠風(fēng)應(yīng)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詠物詩分別寫竹、蟬和風(fēng),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dāng)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fēng),寓意君子應(yīng)像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于它物。其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清代沈德潛在評論《從軍行》二首時就稱此詩(即《蟬》)“猶存陳隋體格,而追逐精警,漸開唐風(fēng)”。
擴展閱讀:虞世南人物評價
封德彝:世基(虞世基)被誅,世南匍匐而請代;善心(許善心)之死,敬宗(許敬宗)舞蹈以求生。
李世民:①朕因暇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谑滥弦蝗?,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③虞世南于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dāng)代名臣,人倫準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之中,無復(fù)人矣,痛惜豈可言耶!④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備,文為辭宗,夙夜盡心,志在忠益。⑤虞世南學(xué)綜古今,行篤終始,至孝忠直,事多宏益。⑥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
褚亮:篤行揚聲,雕文絕世。網(wǎng)羅百世,并包六藝。
裴行儉: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余與虞世南耳。
李嗣真:虞世南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綺嬌春,鹓鴻戲沼,故當(dāng)子云之上。
吳兢:太宗皇帝好悅至言,時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劉洎、馬周、褚遂良、杜正倫、高季輔,咸以切諫,引居要職。
白居易:國朝以來,有劉德威、張文瓘、唐臨為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為秘書監(jiān),設(shè)官之重,得賢之盛,人到于今稱之。
張懷瓘:伯施隸行草入妙。
賈耽:書之中虞書巧,體法自然歸大道。不同懷素只攻顛,豈類張芝惟創(chuàng)草。形勢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孤青似竹更颼飔,闊白如波長浩渺。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難尋奧。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寶。
裴敬:以學(xué)行、文翰俱稱者,虞秘監(jiān)。
劉昫:①虞永興之從建德,李安平之佐公祏,褚陽翟之依薛舉,蓋大渴不能擇泉而飲,大暑不能擇廕而息耳,非不識其飲憩之所。及文皇帝揭三辰而燭天下,群賢霧集,人之所奉,方得躍鱗天池,擅價春山,為一代之至寶,則所托之勢異也。隋掌郢握,曷有常哉!二虞昆仲,文章炳蔚于隋、唐之際;褚河南父子,箴規(guī)獻替,洋溢于貞觀、永徽之間。所謂代有人焉,而三家尤盛。②猗與文皇,蕩滌蒼昊。十八文星,連輝炳耀。虞、褚之筆,動若有神。安平之什,老而彌新。
宋祁:文本才猷,世南鯁諤,百藥之持論,亮、思廉之邃雅,德棻之辭章,皆治世華采,而淟汩于隋,光明于唐,何哉?蓋天下未嘗無賢,以不用亡;不必多賢,以見用興。
《奉和詠風(fēng)應(yīng)魏王教》
唐代•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
傳歌共繞梁。
動枝生亂影,
吹花送遠香。
【賞析】
“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兩句,通過寫風(fēng)對不同事物的作用和影響,來襯托出風(fēng)的存在。風(fēng)是無形之物,摸不著看不到,想要描寫風(fēng)的形態(tài),從正面來寫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詩人選擇了從側(cè)面來寫。風(fēng)吹樹枝,樹枝晃動,枝影也隨之搖擺,正是“動枝生亂影”,這便是風(fēng)存在的證明;“吹花送遠香”,是誰“吹花”呢?當(dāng)然是風(fēng),輕風(fēng)拂花,花香亦隨輕風(fēng)而飄散,所以人遠遠地便能嗅到花的香味。詩人非常善于捕捉風(fēng)的特點,分別從視覺和嗅覺兩個方面來寫風(fēng),一“生”一“送”,筆觸十分細膩柔和,畫面華美,呈現(xiàn)出和風(fēng)拂面的輕柔質(zhì)感。這首詩的前兩句為“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寫豪華席宴,多褒揚,可見應(yīng)制娛頌之情。
擴展閱讀:虞世南的簡介
虞世南文章婉縟,與徐陵相似。曾勸太宗毋為宮體詩,而其詩除《詠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余多為應(yīng)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nèi)容則比較空泛。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出塞》《結(jié)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yīng)制》《蟬》《奉和詠風(fēng)應(yīng)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詠物詩分別寫竹、蟬和風(fēng),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dāng)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fēng),寓意君子應(yīng)像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于它物。其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清代沈德潛在評論《從軍行》二首時就稱此詩(即《蟬》)“猶存陳隋體格,而追逐精警,漸開唐風(fēng)”。
擴展閱讀:虞世南人物評價
封德彝:世基(虞世基)被誅,世南匍匐而請代;善心(許善心)之死,敬宗(許敬宗)舞蹈以求生。
李世民:①朕因暇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谑滥弦蝗?,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③虞世南于我,猶一體也。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當(dāng)代名臣,人倫準的。吾有小失,必犯顏而諫之。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之中,無復(fù)人矣,痛惜豈可言耶!④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備,文為辭宗,夙夜盡心,志在忠益。⑤虞世南學(xué)綜古今,行篤終始,至孝忠直,事多宏益。⑥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
褚亮:篤行揚聲,雕文絕世。網(wǎng)羅百世,并包六藝。
裴行儉: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余與虞世南耳。
李嗣真:虞世南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綺嬌春,鹓鴻戲沼,故當(dāng)子云之上。
吳兢:太宗皇帝好悅至言,時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劉洎、馬周、褚遂良、杜正倫、高季輔,咸以切諫,引居要職。
白居易:國朝以來,有劉德威、張文瓘、唐臨為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為秘書監(jiān),設(shè)官之重,得賢之盛,人到于今稱之。
張懷瓘:伯施隸行草入妙。
賈耽:書之中虞書巧,體法自然歸大道。不同懷素只攻顛,豈類張芝惟創(chuàng)草。形勢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孤青似竹更颼飔,闊白如波長浩渺。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難尋奧。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寶。
裴敬:以學(xué)行、文翰俱稱者,虞秘監(jiān)。
劉昫:①虞永興之從建德,李安平之佐公祏,褚陽翟之依薛舉,蓋大渴不能擇泉而飲,大暑不能擇廕而息耳,非不識其飲憩之所。及文皇帝揭三辰而燭天下,群賢霧集,人之所奉,方得躍鱗天池,擅價春山,為一代之至寶,則所托之勢異也。隋掌郢握,曷有常哉!二虞昆仲,文章炳蔚于隋、唐之際;褚河南父子,箴規(guī)獻替,洋溢于貞觀、永徽之間。所謂代有人焉,而三家尤盛。②猗與文皇,蕩滌蒼昊。十八文星,連輝炳耀。虞、褚之筆,動若有神。安平之什,老而彌新。
宋祁:文本才猷,世南鯁諤,百藥之持論,亮、思廉之邃雅,德棻之辭章,皆治世華采,而淟汩于隋,光明于唐,何哉?蓋天下未嘗無賢,以不用亡;不必多賢,以見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