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上課都用課件,通過課件教學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上課內容,下面是給大家?guī)碛變簣@大班課件:長大真好,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有所幫助。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已長高、長大。
2、愿意與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3、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時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兒去年穿過的鞋、襪等、小孩、公雞、青蛙的對照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活動。
教師:"小孩、公雞、青蛙小時侯是怎樣的,比較一下他們小時侯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兩三人結伴。"
教師:"一人一句輪換著想想說說:我們小時侯和現(xiàn)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過的鞋襪、戴過的手套和帽子,試著穿戴一下,談論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長高了》。
討論:"小猴到底長高了沒有,小猴子該在哪里測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兩人比高矮--身體站直背對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兩個兩個輪換著,身體站直背對背。
3、一組小朋友排排隊比高矮--議論:我們一組誰?誰矮?
五、歌曲笑呀笑學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隨著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模仿。
1、結合自己扮演的角色運用:"長大了,我就可以……"
2、說一句話,可加上舞蹈動作邊說邊表演。
3、提問:小朋友,說說為什么長大好哇?同伴交流討論,請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發(fā)散思維。
請幼兒拿出自己幼小時的照片,幼兒看看、想想并回答提問:"什么事情是小時候還不能做,要長大才會做的"?
5、觀察、思考作答。
六、練習說話。
引導幼兒用:"長大了,我就可以……"說一句話,逐一發(fā)表自己對"長大"的想法
七、拓展延伸。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自己是小動物而不是小朋友,也會期待長大嗎?"練習說"長大了,我就可以……"的句型(對能夠大膽說話的幼兒獎勵小紅花)。
我們會長高:想一想,你們長大以后想干什么?戶外活動:找朋友,要求幼兒回家去做一件事情,向爸爸媽媽證明"我長大了"。
【篇二】
一、活動由來:
每天早上小朋友來園時,總是會發(fā)現(xiàn)有好多小朋友是家長抱著進來的,于是我們教育他們:小朋友已經(jīng)長大了,要學會自己走路,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小朋友都能點頭知道,然而一到放學時,就會又發(fā)現(xiàn)小朋友一見到家長就象小鳥一樣張開雙翅要家長抱。為了讓幼兒能比較直觀地了解自己在不斷長大,以及有渴望長大的愿望,結合綜合活動《我要長大》,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長大真好》,目的是通過與小妹妹、大哥哥、大姐姐的比較,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在不斷成長,對自己有自信心。
二、活動目的:
1、知道自己在不斷成長,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
2、通過比較,了解自己的變化,以及了解比自己大的幼兒在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
3、對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有渴望長大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邀請一個六個月大的女孩和兩個大班的哥哥、姐姐,奶瓶、手推車、哥哥姐姐的畫、手工作品等。
四、活動過程:
(一)引起注意力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她是誰呢?有請小客人。
(媽媽用手推車把小妹妹推進來):小朋友看,是誰呀?
小朋友仔細看看,小妹妹長得怎么樣?
(媽媽抱著小妹妹跟小朋友逐個打招呼,老師提醒幼兒仔細看小妹妹的五官、手、腳等)
(二)通過對比,了解自己的變化
a)師:小妹妹長得怎么樣?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與小妹妹比較手、腳、臉、五官、衣褲等)
b)師:小妹妹還有什么地方跟我們小朋友不一樣?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小妹妹不會吃飯、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唱歌跳舞等)
(三)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
師:我們小朋友長大了,這些事情我們都會自己做,真棒!那小妹妹還不會,怎么辦呢?
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
(要求幼兒先用語言表達幫助小妹妹的事,然后上來做。)
(四)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
老師:我們小朋友是不是一下子長大的呢?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也想長大,他們是怎么做的?
1、幼兒聽故事《我想長大》
2、討論:為什么他們不能一下子長大呢?
3、教師小結。
(五)了解比自己大的幼兒,感受他們很能干。
1、師:今天老師還請了兩位小客人,有請小客人,
(請大班的哥哥姐姐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場,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2、師:哥哥姐姐畫的畫、做的手工作品怎么樣?。?BR> 3、討論:為什么哥哥姐姐會有這么大的本領?
4、教師小結。
(六)渴望自己快快長大
師:你現(xiàn)在幾歲了?會做哪些事?
你還想學會哪些本領?怎樣才能做到的?
長大后想做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并回答)
(七)活動延伸
想象畫:我想長大
五、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告訴我們: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社區(qū)密切合作,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結合綜合活動《我要長大》,我們生成了園本課程活動《長大真好》。本次活動包括了多個領域的內容。有健康活動:通過與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妹妹比較,了解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比以前進步的地方;有語言活動:通過故事《我想長大》,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有社會活動:通過與大班的哥哥姐姐的互動,了解他們很能干,同時也產(chǎn)生了渴望長大的愿望;有藝術活動:通過繪畫活動,進一步了解只有通過不斷達到努力學習,才能使自己成長快些。
整個活動的亮點有兩點:
第一、通過與小妹妹的對比,了解自己的變化,在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中產(chǎn)生了自豪感,增加了自信心,同時也萌發(fā)了“愛的教育”。
第二、通過與大班哥哥姐姐的互動,知道自己還有許多需要不斷努力的距離,有渴望長大的愿望。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同之處,自己想如何使自己快快長大的辦法。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反響強烈,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已長高、長大。
2、愿意與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3、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時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兒去年穿過的鞋、襪等、小孩、公雞、青蛙的對照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活動。
教師:"小孩、公雞、青蛙小時侯是怎樣的,比較一下他們小時侯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兩三人結伴。"
教師:"一人一句輪換著想想說說:我們小時侯和現(xiàn)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過的鞋襪、戴過的手套和帽子,試著穿戴一下,談論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長高了》。
討論:"小猴到底長高了沒有,小猴子該在哪里測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兩人比高矮--身體站直背對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兩個兩個輪換著,身體站直背對背。
3、一組小朋友排排隊比高矮--議論:我們一組誰?誰矮?
五、歌曲笑呀笑學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隨著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模仿。
1、結合自己扮演的角色運用:"長大了,我就可以……"
2、說一句話,可加上舞蹈動作邊說邊表演。
3、提問:小朋友,說說為什么長大好哇?同伴交流討論,請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發(fā)散思維。
請幼兒拿出自己幼小時的照片,幼兒看看、想想并回答提問:"什么事情是小時候還不能做,要長大才會做的"?
5、觀察、思考作答。
六、練習說話。
引導幼兒用:"長大了,我就可以……"說一句話,逐一發(fā)表自己對"長大"的想法
七、拓展延伸。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自己是小動物而不是小朋友,也會期待長大嗎?"練習說"長大了,我就可以……"的句型(對能夠大膽說話的幼兒獎勵小紅花)。
我們會長高:想一想,你們長大以后想干什么?戶外活動:找朋友,要求幼兒回家去做一件事情,向爸爸媽媽證明"我長大了"。
一、活動由來:
每天早上小朋友來園時,總是會發(fā)現(xiàn)有好多小朋友是家長抱著進來的,于是我們教育他們:小朋友已經(jīng)長大了,要學會自己走路,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小朋友都能點頭知道,然而一到放學時,就會又發(fā)現(xiàn)小朋友一見到家長就象小鳥一樣張開雙翅要家長抱。為了讓幼兒能比較直觀地了解自己在不斷長大,以及有渴望長大的愿望,結合綜合活動《我要長大》,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長大真好》,目的是通過與小妹妹、大哥哥、大姐姐的比較,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在不斷成長,對自己有自信心。
二、活動目的:
1、知道自己在不斷成長,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
2、通過比較,了解自己的變化,以及了解比自己大的幼兒在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
3、對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有渴望長大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邀請一個六個月大的女孩和兩個大班的哥哥、姐姐,奶瓶、手推車、哥哥姐姐的畫、手工作品等。
四、活動過程:
(一)引起注意力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她是誰呢?有請小客人。
(媽媽用手推車把小妹妹推進來):小朋友看,是誰呀?
小朋友仔細看看,小妹妹長得怎么樣?
(媽媽抱著小妹妹跟小朋友逐個打招呼,老師提醒幼兒仔細看小妹妹的五官、手、腳等)
(二)通過對比,了解自己的變化
a)師:小妹妹長得怎么樣?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與小妹妹比較手、腳、臉、五官、衣褲等)
b)師:小妹妹還有什么地方跟我們小朋友不一樣?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小妹妹不會吃飯、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唱歌跳舞等)
(三)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
師:我們小朋友長大了,這些事情我們都會自己做,真棒!那小妹妹還不會,怎么辦呢?
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
(要求幼兒先用語言表達幫助小妹妹的事,然后上來做。)
(四)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
老師:我們小朋友是不是一下子長大的呢?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也想長大,他們是怎么做的?
1、幼兒聽故事《我想長大》
2、討論:為什么他們不能一下子長大呢?
3、教師小結。
(五)了解比自己大的幼兒,感受他們很能干。
1、師:今天老師還請了兩位小客人,有請小客人,
(請大班的哥哥姐姐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場,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2、師:哥哥姐姐畫的畫、做的手工作品怎么樣?。?BR> 3、討論:為什么哥哥姐姐會有這么大的本領?
4、教師小結。
(六)渴望自己快快長大
師:你現(xiàn)在幾歲了?會做哪些事?
你還想學會哪些本領?怎樣才能做到的?
長大后想做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并回答)
(七)活動延伸
想象畫:我想長大
五、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告訴我們: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社區(qū)密切合作,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結合綜合活動《我要長大》,我們生成了園本課程活動《長大真好》。本次活動包括了多個領域的內容。有健康活動:通過與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妹妹比較,了解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比以前進步的地方;有語言活動:通過故事《我想長大》,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有社會活動:通過與大班的哥哥姐姐的互動,了解他們很能干,同時也產(chǎn)生了渴望長大的愿望;有藝術活動:通過繪畫活動,進一步了解只有通過不斷達到努力學習,才能使自己成長快些。
整個活動的亮點有兩點:
第一、通過與小妹妹的對比,了解自己的變化,在游戲“小妹妹我來幫你……”中產(chǎn)生了自豪感,增加了自信心,同時也萌發(fā)了“愛的教育”。
第二、通過與大班哥哥姐姐的互動,知道自己還有許多需要不斷努力的距離,有渴望長大的愿望。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同之處,自己想如何使自己快快長大的辦法。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反響強烈,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