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詞《獨坐敬亭山》閱讀

字號: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xiàn)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yīng)氂尉赐ど降那槿?,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李白的詩詞《獨坐敬亭山》,歡迎閱讀!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賞析】
    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gòu)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
    詩的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寫景抒情,反映了內(nèi)心的傷感孤寂之情。天上的鳥兒全都飛去了,直至無影無蹤;寥闊的長空只剩下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連眾鳥和孤云都在遠離自己,世上還有誰來親近“我”呢。所以,這兩句看似純景物描寫,實則蘊含了深沉的感情。然而,“盡”、“閑”兩字,又帶有“靜”的意味,仿佛是說,山鳥本來喧鬧聒噪,孤云本來翻騰變幻,待它們都離開之后,詩人感到格外的清靜,此時的內(nèi)心也是閑適的。這里的“云”,并非滿天的白云,而是一片“孤云”,這孤云本來就孤獨無伴,卻仍在慢悠悠地飄離詩人而去,可見孤云無情。正是孤云、眾鳥的無情,才顯示出敬亭山的多情?!跋嗫磧刹粎?,只有敬亭山”,詩人覺得只有敬亭山默默地陪著自己,不離不棄,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啊。詩人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只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默默無言,卻早已靈犀相通。
    擴展閱讀:李杜相識
    天寶三載(744年,注:天寶三至十五載、至德年號期間稱“載”而不稱“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xué)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fēng)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jié)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jié)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擴展閱讀:李白的詩歌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shù)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風(fēng)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nèi)容與藝術(shù)的統(tǒng)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