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下面是分享的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閱讀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老秀才討吉利口氣】
從前有個老秀才,非常講究忌諱,干什么事總想討個吉利口氣。
這一天,老秀才高高興興地準備去參加考試,他再三囑咐妻子,一定要把書擔子收拾得前輕后重,為的是討個“前輕后中”的好口氣;臨出門時,他又故意把帽子丟在家中,放在一口棺材上,意思是此次應試,又是“官”,又是“財”。
一切布置好,他帶著書僮就上路了。
老秀才一邊走一邊和小書僮談心:“書僮,這個擔子好挑不好挑!”
書僮心想:好挑個*!害死人了。但是礙著情面又不好講,只是淡淡地說:“老先生,好挑是好挑,只不過后面有點打*?!?BR> 老秀才一聽,眼睛瞪得就像燈盞窩一樣,但也奈何他不得,主仆二人繼續(xù)趕路。
又走了一段路,老先生突然站住了,故作震驚地說:“壞了,我的儒冠丟在家中了,小書僮,你趕快去幫我取回來?!?BR> 書僮只得跑回去把他的帽子拿了回來,老先生拿著帽子故意問:“儒冠在哪里找到的?”
小書僮一想,剛才說溜了嘴,得罪了主人,今天是好日子,開口就講棺材多不好!這次要接受教訓,把話講得文雅一點。
于是他說:“老先生,是在壽器上拿到的。”
老秀才一聽,更氣了,把腳一跺:“啊?受氣?我出門又打*,又受氣,還考什么呢!”他氣沖沖地回到家里躺了三天三夜。
【金榜題名祝酒令】
相傳宋代永興地方,有一財主姓趙,名開。
這一年,他的兒子得中舉人,全家歡喜。為了感謝先生,他特地辦了一桌筵席作招待,并請了鄰居一家老農(nóng)和女婿、女兒、長工作陪客。
先生滿意的是東家熱情的招待,不滿的是老農(nóng)和長工同坐,認為有失身份。為了抹老農(nóng)和長工的相,并顯示自己的才學,酒過三杯后,先生站起來說:“今日多謝東主盛情,特備佳肴美酒,我為我學生金榜題名而祝賀。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還是各行一個酒令助興才是道理,哪個說不出一個酒令,就免吃酒菜。”接著先生又說:“說酒令有個條件,要說三字同頭,還要說出三字同邊,要說出個不是,還要說出個哪里,那就由我開始吧!”
“三字同頭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嫂媽;不是姑嫂媽,哪里去摘芙蓉花?!闭f完輕蔑地瞟了長工一眼,然后得意洋洋地吃菜。
東主的女婿也讀過一些書,當然難不住他,他也念起來:“三字同頭大丈夫,三字同邊姐妹姑,不是大丈夫,哪里有姐妹姑?!?BR> 鄰居老農(nóng)雖沒有讀過書,但年紀大,見識多,也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左右友,三字同邊清淡酒,不是左右友,哪里有清淡酒?!?BR> 最后輪到長工,他已意識到這鬼先生今天行酒令的目的,是要為難于他,心想要刺他一下,于是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先生牛,三字同邊塘壩丘,不是先生牛,哪里能梨塘壩丘?!闭f完后,也瞟先生一眼,吃起酒菜來。
那先生弄巧成拙,討了個沒趣,又氣又惱,但卻無可奈何。
【名醫(yī)張元素】
第一個行醫(yī)救人的故事是說張元素有一次急診,在路上的時候看見一個面黃肌瘦的男子,他出于醫(yī)者態(tài)度,主動上前詢問,一問果然如此。這個男子患有嚴重的胃病,是常年舊疾了。一直以來也找了不少醫(yī)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來家境還算殷實,但是長久下來,病也沒看好,錢也沒了。沒有辦法之下只能慢慢等死,張元素聽了之后非常同情,他細細給這個男子診治之后對他說:“你去這個地址,也就是我家五去拿幾副藥,不收你錢,吃個幾副應該就會好了?!边@個男子將信將疑,但是別無他法,一試之下,竟然沒有兩個月病情好轉(zhuǎn),他逢人就說張元素是神醫(yī)。
第二個行醫(yī)救人的故事就是有一天張元素采藥歸來,看見山下村子里停了一口棺材,旁邊親屬在哭,張元素上前詢問,得知這是一個難產(chǎn)的女子死了。但是張元素看見棺材底部竟然有血流出,他趕緊對家屬說開棺。周圍人覺得他瘋了,但是一位老者認識張元素,他思考了一下同意了。開棺一看,果然一個女子肚子隆起躺在棺材里,張元素迅速下針,沒要多久,聽見孩子的啼哭,婦人也慢慢睜開眼睛。周圍人頓時以為張元素是神醫(yī)下凡,紛紛跪拜叩謝,凡是有個疾病便前去張元素那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