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下面是分享的李白詩詞《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
    唐代: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譯文】
    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滿面笑容不停觀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動人姿色似春風(fēng)能消無限春愁春恨。
    【注釋】
    清平調(diào):一種歌的曲調(diào),“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之遺聲。
    名花:牡丹花。
    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得:使。
    解釋:了解,體會。釋,一作“識”。春風(fēng):指唐玄宗。
    春風(fēng):代指君王。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賞析】
    這首詩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gòu)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dāng)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diǎn)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春風(fēng)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dāng)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diǎn)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diǎn)──“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yōu)雅風(fēng)流。
    擴(kuò)展閱讀:李白軼事之李白起名
    李白的名字,得來有趣,名字的誕生就充滿了詩情畫意呢!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無論是眼下讀書,將來任職,有個好名字是必要的。李白的父母親就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yǎng)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有高層次的思考,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現(xiàn)在孩子七歲了,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選帶孩子在庭院散散步,考考他作詩的能力。他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續(xù)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BR>    這七歲稚童的精彩詩句一出口,父母驚呆了。他們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做了孩子的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