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的詩詞《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

字號: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表現了作者熱愛故園春光的真摯感情。詩歌構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表現婉曲,韻味幽深,別具風采。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楊萬里的詩詞《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歡迎閱讀!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賞析】
    作者寫這首詩時已年過半百,但他愛國憂民之心卻絲毫不減。他對統(tǒng)治者任用*臣,排斥忠良,不圖收復國土的行為十分憤慨,可是卻因忠言直諫屢遭貶謫,因此作者對仕宦生活已經厭倦,有了歸隱懷鄉(xiāng)之心。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就夢到了家鄉(xiāng)的海棠花開。家鄉(xiāng)的海棠應該是最牽動作者內心的一種花,那是繁花錦繡的象征,也是春光燦爛的象征,更是美好青春年華的象征?!板\繡堆”三字形容花團錦簇,十分燦爛的海棠花開的繁榮景象,那一簇簇的海棠就好像是用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堆積起來的。這兩句極寫故鄉(xiāng)之美麗、海棠之絢爛,表現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時也與下文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照。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這兩聯寫的是夢醒之后眼前之景。海棠花開之時,正是人間春光極盛的時候,那飄飄浮浮的柳絮,濛濛亂撲人面,也是春的一部分啊,可是我卻已經老去。這里拿春景來反襯自己年華不再,寄托了無限感慨。最后作者發(fā)出“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的感慨,想象奇特,天真浪漫,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喜愛與珍惜。
    擴展閱讀:楊萬里的詩詞思想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戰(zhàn),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于敵,天下之憂,復有大于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tǒng)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御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千慮策·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wěn)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后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保ā肚]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jié)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后邦寧,興國之計,就在于此(《轉對札子》)。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四)。
    楊萬里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xiāng)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fā)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余錢萬緡,他全棄之于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