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節(jié)為話題的小學作文400字

字號: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沒月有處五、十五,二十五三個五日,“端”是開始將每月第一個五日稱為端五。下面是為您帶來的端午節(jié)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盼望已久的端午節(jié)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一說到端午節(jié),人們必會想起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圓形,不過最常見的是三角形的。粽子十分好吃,里面有花生做的餡、蜜棗做的餡……可我最喜歡花生加蜜棗做的餡的粽子,我一口咬下去,那濃濃的花生香味,沁入了我的心脾;我又咬了一口,居然咬中了蜜棗,那甜甜的蜜棗,加上那柔軟的糯米,簡直是人間美味呢!
    端午節(jié)不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哩!隨著鑼鼓聲的響起,一串串花炮飛向天空,一條條龍舟也開始激烈地比賽了:岸上,可以站的地方幾乎被全部站滿,可真是“人山人?!卑?江上,一位位選手,紛紛使出吃奶的勁兒,奮力劃船。幾條龍舟也“你追我趕,拼著勁向前‘游’”地前進著。
    啊!我喜歡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
    篇二:盼望已久的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沒月有處五、十五,二十五三個五日,“端”是開始將每月第一個五日稱為端五。端午節(jié)也可以稱為“浴蘭節(jié)”和“地臘節(jié)”。
    從古至今,一般端午節(jié)人們多要包粽子,并摘許多的葛藤掛在門口的兩旁。今天,奶奶買了許多粽子回來,說今天的午餐就吃粽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條粽子,這粽子是三角體的,外面是用幾片葦葉包成的,外形十分精致,還用幾條繩子綁了起來,為了不讓葦葉掉下來。聞著看噴噴糯米味,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粽子,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塊,啊,味道還真不賴!
    但是,在吃粽子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在公元278年前的愛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楚國在秦國在舉進攻中慘敗,秦國一舉攻進成都,大肆燒殺和搶奪,頃見大勢已去,便于五月五日抱著一塊石頭投入汩羅江。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從四面八方趕到汩羅江邊,紛紛駕舟尋救,但還是未能找到他們心目中的愛國詩人——屈原,人民為了使讓他們尊敬的屈原的遺體不被惡吞食,人們就自發(fā)地做好粽子投入灑中供魚兒食用。
    篇三:端午
    端午節(jié)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jié)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里。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劃著龍舟往江里仍粽子,意在:讓江里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jié)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xiàn)了彩虹的顏色,然后,把這些繩輕輕地、松松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咤。
    另外,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著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zhàn),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于當時通訊條件落后,,農(nóng)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lián)系,最后,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nóng)民家家戶戶以艾為信號,插在門上。后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說法。
    其實,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煉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戶戶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鐘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