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袁隆平訪談錄》

字號:

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湘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袁隆平訪談錄》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材分析】:
    課文以“訪談錄”的形式介紹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從袁隆平決定研究雜交水稻的原因,研究過程的艱辛以及他樂觀開朗的個性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幾個方面進行采訪的。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本課時,可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自己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搜集和運用有關資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訪談錄”的體裁,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搜集和運用資料補充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搜集資料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20世紀初期,我國人民還過著饑腸轆轆的貧困生活。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現(xiàn)了一個的農業(yè)科學家,他解決了人民的饑餓問題,為了感謝他為人類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國還以他的名字發(fā)射了一顆衛(wèi)星,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袁隆平)。對了,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認生字,糾正讀音
    域(yù)峻(jùn)僻(pì)挫(cuò)
    穗(suì)桿(gǎn)攝(shè)
    (2)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嚴峻:嚴厲,嚴肅。
    童心不泯:泯,消滅,喪失。本課形容袁隆平平時樂觀開朗的個性。
    老驥伏櫪: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yǎng)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3)指明輪讀課文,師生評議
    三、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①指名讀學生搜集的資料
    ②師補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業(yè)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yè)科學的發(fā)展做出杰出的貢獻。他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雜家水稻的研究、應用和推廣方面。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強烈影響。他雖然年滿80歲,仍讓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著研究、實驗和應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袁隆平院士的事跡。
    板書設計:
    17袁隆平訪談錄
    1.認識生字詞
    2.交流資料
    課時作業(yè):
    1.選擇正確的讀音
    挫(cuòzuò)穗(huìsuì)攝(shèniè)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艱辛-----(艱苦)偏僻-----(偏遠)
    反義詞:失敗-----()創(chuàng)新-----()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度邊思考:
    ①從體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點?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點?分別從哪些可以看出?
    2.分組交流
    3.合作交流,師引導
    ①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訪談的過程,是主持人提問,被采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②指名回答課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語句。
    學生交流,師小結袁隆平先生的特點。
    a.熱愛祖國,關心人民:我國人口眾多,而且還不斷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積不多,而且不斷地減少,中國人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糧食問題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b.不怕困難,不敗失敗。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花去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難與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出路,印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開朗樂觀,雖然一輩子進行科學研究,可個性卻像小孩子一樣,童心未泯。
    d.敢于創(chuàng)新,袁隆平談到創(chuàng)新的時候用了“不斷’,說明他對“創(chuàng)新”非常重視。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同桌互讀
    ②指名互讀,讀袁隆平的話也不要過分強調激情,應以樸實,充滿智慧的語調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另選采訪對象,小組商量采訪內容。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事訪談錄,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學探索的艱辛。希望同學在學習到路上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壯志。
    板書設計:
    17袁隆平訪談錄
    熱愛祖國,關心人民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不怕困難,不敗失敗
    開朗樂觀,童心未泯
    敢于創(chuàng)新,老驥伏櫪
    
篇二

    教學目標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艱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3.學會采訪,試著進行采訪。
    教學重難點感受袁隆平的科學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世界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是風流袁隆平。
    二、學生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思考:
    A、從題材上看,本文有什么特點?
    B、主持人主要從哪些方面對袁隆平進行了采訪?
    C、我們通過閱讀作者的采訪,有些什么樣的感悟?
    3.分組交流
    4.全班交流
    A、文章是訪談錄,記錄了采訪的過程。是以主持人提問,被采訪者回答的形式來組織內容的。
    B、主持人從5各方面進行的采訪:
    (1)“是什么促使你從事這項研究?”--科學研究的動機。
    (2)“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滿艱辛吧?”--科學家的探索歷程。
    (3)“你覺得,這個電視劇里的袁隆平是您嗎?”--科學家的真實
    (4)“除了能吃苦外,搞科學研究還有什么是重要的?”--科學研究的特色
    (5)“您能說說自己取得成功的經驗嗎?”--總結科研經驗
    C、感知科學探索的艱辛,感悟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壯志。
    三、拓展延伸
    1.小結采訪的形式和方法
    2.嘗試采訪
    四、小結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