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讀后感六百字三篇

字號:

書是美景,讀書是飽覽美景。足不出戶,你可以遍游于千山萬水,徜詳于長江黃河之間,看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春江勝景,感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景,更有那魚水之樂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歡迎閱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xué)生讀后感六百字三篇”!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
    讀過《狼圖騰》這本書以后,不僅僅讓我對草原生活憧憬向往,也對狼深有感觸。
    一說起“狼”,很多人心里都會萌生出一個字——怕?;蚴谴蛐牡装牙钦J定為“惡”,因為狼性情兇殘,捕殺動物的手段也極其殘忍。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等成語,也都是通過人們對狼的厭惡而改編的貶義詞。
    正如本書開篇寫的“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陳陣全身的汗毛又像豪豬的毫刺一般豎了起來,幾乎將襯衫撐離了皮肉?!笔堑?,當(dāng)有一匹狼盯著你看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繃緊神經(jīng),每個人都會害怕,害怕自己命喪狼口。只是,狼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動物嗎?
    如果狼真的十惡不赦,那騰格里又為什么要以狼作為崇拜敬仰的圖騰?
    看電視上的自然記錄片,記錄狼捕捉山羊的畫面,它們用兩面夾擊的方法,使山羊沒有退路。然后,一只狼乘其不備,撲到山羊身上咬斷它的脖子,再一擁而上一起用牙剖開它的腹部,最后殘忍地用牙撕下一塊一塊肉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如果這樣狼就被定為“惡”,那真正的無惡不赦就不能說成是狼了。人類也捕殺動物,只不過多了放血去毛,把肉切成塊,鹵肉、炒肉、放料這幾門工藝罷了。最后不還得用嘴嚼碎,咽到肚子里嗎?那這不正是間接的殘忍了嗎?細細想來,人和狼不都一樣嗎?只是人用工具代替牙齒把獵物殺死罷了。那由此看來,人類也是“惡”,而且比狼還要殘忍得多。
    我讀過一本書,關(guān)于狼的書,叫《狼王夢》,是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創(chuàng)作的。他真實形象地從狼的角度記錄了狼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慨母狼紫嵐對幼狼的愛就像人類對自己子女的愛一樣。母狼紫嵐在山洞里艱難地哺育著三只小狼,她為了自己的孩子與蒼鷹作對,與黑熊作戰(zhàn),甚至是拼上自己的命。母狼對幼狼的愛,難道不是一種可憐的愛?難道就不是“善”嗎?
    如果要替那些命喪狼口的動物而感到惋惜,我們站的更高遠一點看,試想一下后果:如果沒有狼,羊、馬和牛會一直吃山上的青草,它們吃草時也總是把草根一起咽下,絲毫沒有給草再生的機會。這樣一直吃下去,山上的草遲早會吃光,羊、馬和牛也會因為沒有草吃而餓死,這死去的數(shù)量便遠遠高于狼捕殺的數(shù)量了。所以狼捕殺動物,不僅僅是能填飽自己的肚子,也是幫助大自然和人類維持生物平衡和環(huán)境保護。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狼極大地幫助了人類,幫助了地球,這不是一種“善”嗎?
    與其說狼是一種“惡”,還不如說狼是一種“善”。每個生物都要自食其力生存下去,人也是一樣。
    【篇二】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潔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閱讀它的沖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fù)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fù)居于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筑。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里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復(fù),而是他的妻子陳蕓。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中最可愛的女人?!?,蕓娘的可愛之處在于,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xué)會吟詩作對,對于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于,她賢淑能干,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shè)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nèi)置中五六只瓷碟,裝上飯菜,如裝于花瓣中。蕓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fù)一起參加廟會。因那時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蕓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fù)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韻味才行,后遇到憨園,蕓娘很喜歡憨園,但因種種原因,沈復(fù)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后來蕓娘的病情更嚴重。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xué),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guān)系,而于正式男女關(guān)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tǒng)之詞,概括言之而已?!币话闳瞬粫戦|事,夫婦生活,而沈復(fù)以直率平實的語言敘述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后來,沈復(fù)仕途坎坷,蕓娘病重,家中貧窮,生活艱難,蕓娘仍為沈復(fù)想辦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蕓娘紅顏薄命,沈復(fù)漂泊各地。
    “浮生”應(yīng)就是指沈復(fù)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蕓娘在一起的時光雖短暫,但很歡樂,美好,但相比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歷,那些歡樂的時光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xiàn)。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篇三】
    《藏地密碼》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想起來曾經(jīng)看過的《狼圖騰》,那書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對狼這動物產(chǎn)生了好感,尤其對西藏這個神圣而又神秘的雪域高原懷有向往之心和虔誠的仰望,讓我有一種想去西藏的沖動。
    我把《藏地密碼》1-8全部讀完了。書中對西藏的佛教、傳說及歷史詳細地進行了介紹。藏傳佛教、藏獒、西藏傳說、民間傳誦的隱秘歷史、史詩、藏族地區(qū)神奇和無限美景都在這本書里得到了完美的聚合。小說不僅混合了謀殺,偵探,解謎,懸疑,追捕等元素,又加進了大量西藏史、宗教史、象征學(xué)等文化佐料。讀后讓我對西藏的認識又進了一步,盡管我個人認為故事中仍舊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值得一讀的。不讀故事的驚險曲折,只讀故事中對大自然的那種唯美的描寫,就深深打動了我。
    《藏地密碼》從一張照片說起、紫麒麟傳說、巴桑的回憶、橫穿可可西里、史前冰川驚魂記、筆記之謎、帕巴拉神廟是否存在?在看完《藏地密碼》1后,我就已經(jīng)被書中神秘又曲折的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與打動了,作者厚實的文學(xué)功底及淵博的藏地知識讓人佩服!當(dāng)我再閱讀后幾本書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此書并不是寫關(guān)于尋找藏獒的故事,作者寫作的目的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藏傳佛教的歷史。故事圍繞西藏的無數(shù)史詩傳說和民間故事展開,為了追尋線索,他們穿越了全球最人際罕至的生死禁地——可可西里冰川、喜馬拉雅雪山、澳大利亞魔鬼山、美洲亞馬遜叢林……在這驚心動魄的"長征"路上,他們遭遇了各種匪夷所思的事物,歷盡生死,終于慢慢接近藏地古老歷史的真相——藏地滅佛,難以計量的佛門法器珍寶典籍被忠誠的僧侶艱辛轉(zhuǎn)移。多少年來,聞風(fēng)而至的探險家和考察團,只留下了通往雪山的背影……《藏地密碼》要追尋的,正是關(guān)于藏傳佛教隱秘的真相。
    同時,我也被卓木強巴那執(zhí)著、堅持的的精神所感動。卓木強巴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棄億萬家產(chǎn)于不顧,他是多么的富有激情、自信、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有著常人難有的毅力,許多難以想象的磨練他都克服了。我想,他尋找紫麒麟的路途一定比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的路艱難的多。心中又生起了對卓木強巴的崇敬之情,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去學(xué)習(xí)。
    或許我們一生都無法遇到這樣的故事,但是我們應(yīng)該用一生去追求,追求自己堅定的夢想,追求卓木強巴這種頑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