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xùn)練出來的,而是平時修煉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
傾聽的饋贈

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用一把昂貴的小提琴為人們演奏同樣的曲目。在劇場中,每個前往欣賞的人都要花上200美元左右,而在地鐵站里演奏時,卻幾乎無人問津。倘若我們懂得傾聽,在經(jīng)過地鐵站時,為某個演奏者駐足多一會兒,我們聽到的,也許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之一。懂得傾聽的人,也會收到傾聽贈予的的禮物。
傾聽贈予的治國之方。
唐太宗,的一代明君,是一位善于傾聽的人。他曾是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的方剛少年,他也是曾披掛上陣的驍勇戰(zhàn)將。不過他的血氣方剛,不僅沒有將國家治理得亂七八糟,反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就是因為他善聽。他任用良臣,從諫如流。他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明心智。”他正是以人為鏡,方才奠定了大唐的繁榮、傾聽給予他的饋贈,是一份治國良方。
傾聽贈予的傳世之書。
蒲松齡“貌寢”,屢次科舉皆不得志,無奈只好退而求其次,當一名小說家。他寫書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在路旁設(shè)一茶館,喝茶可不用錢,但必須講一個志怪故事。他認真傾聽每一位路人的講述,無論講得如何,他都留心地聽,用心地記錄。最終,他根據(jù)這些聽來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書,取名為《聊齋志異》。倘若沒有他的留心傾聽,我們所熟知的故事中就少了小倩的蘭若寺,就少了小唯的畫皮。在中國文學(xué),就少了一部宏偉的小說集,少了極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傾聽給予他的饋贈是一部傳世之作。
如果不愛傾聽,又會怎樣呢?那位曾高高在上的皇帝拿破侖,曾計劃攻占不列顛。正當他滿懷信心地策劃用平底木船渡過大風(fēng)大浪的英吉利海峽時,一位名叫富爾頓的年輕人向他推銷了他新發(fā)明的蒸汽船。大帝不耐煩地聽完,嘲笑道:“船用鋼鐵造出來能浮在水面上?不用帆的船也能走?”最終,他的木船隊在海峽中全軍覆沒,他損失了近16萬人。假使他認真傾聽富爾頓的建議,說不定歐洲歷史將會改寫,法蘭西將成為世界上的國家之一,他本人也不用在孤島上了卻他輝煌的一生了吧。
歷因傾聽而的故事太多了,齊王與鄒忌,魯國公與曹劌,沛公與張良、、、、、、傾聽帶來的成功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也應(yīng)學(xué)會傾聽,少走彎路,自然更加貼近成功。
學(xué)會傾聽吧,傾聽給予的饋贈,是可以受用終身的。學(xué)會傾聽,得到更大的成功,成為人生的贏家。
水秀

今晨早起了,于是決定到芹江邊走走。
不知是時辰尚早,還是昨夜細雨輕灑之故,今晨江面上有絲絲縷縷的簿霧縈繞,起伏舒緩的淡霧與一江的碧水若即若離,仿佛愛人之間的離別,擁抱再擁抱。這樣的景致在夏日是不多見的,今晨該是一個偶遇了。倘若是在春、秋、冬三季,特別是在冬季,芹江上的霧則濃得化不開,那霧成團、成朵、成片地堆疊,將頎長的芹江隱擁在懷,使其幻化成一條潔白的哈達,純潔、寧靜而安詳。兩岸的柳、樟、桃等植物也沉醉在霧嵐里透著盈盈的淡綠,隱藏得使觀者一時半會分不清誰是誰,再觀兩岸的居民樓,好一個瓊樓玉宇!
芹江里的水有些漲了,但依然保持本色:綠!那緩緩流淌的綠水一如披在芹江香膚上的輕紗,在曼妙的碎步中盈盈舞動,那姿態(tài)就像被芹江水養(yǎng)大的女子,透著典雅與婉約。作為開化人民的母親河,芹江總是有容乃大地把周遭的山、水、人家擁入懷中,浸潤在她那透澈的肌膚里,再以水墨畫的模樣復(fù)現(xiàn)于我們面前,形成又一個潤潤澤澤的開化!
一天之計在于晨。安歇了一夜的生命都醒了,又開始新一天的生活,像我一樣踱步在江畔的早起的人兒有許多,我們彼此擦肩,不識面孔而眼神卻相親,一個真誠的微笑便是最美的問候,不管熟悉與陌生。
風(fēng)景無處不在,而走動可以欣賞到更多的風(fēng)景。在岙灘開元廣場旁,有《高山流水》在悠揚,他們伴著音樂在徐徐清風(fēng)中挪步、移位、踢腿、伸肢……一招一式打著太極拳。他們有的動作嫻熟,有的動作生澀,但每個人都做得一絲不茍。
如果說太極的表演是優(yōu)雅的,那么健身舞則是通俗的,這一靜一動一雅一俗的并存,使芹江成了一位多面女子。穿過一條花木扶疏的長廊,舞曲《白狐》充滿動感。“左恰恰,右恰恰……”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站在隊伍的前排,邁步,甩手,后邊的姐妹們也跟著一步一姿地學(xué)習(xí)。老人身姿堅挺,一件紅色的T恤襯得雪白的肌膚透著活力與健朗。在這群舞者當中,我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她清晨在這里學(xué)舞蹈,晚上又在這個舞臺把自己的所學(xué)教予其他愛好舞蹈的鄉(xiāng)親,將快樂與健康再次播灑傳揚。
還有那些釣者,一溜排開在漢白玉雕欄前,手握一根長長的釣桿,全神貫注地盯著浮漂,等待著一尾魚兒的上鉤?!百?!”只見一位戴著老花鏡的老人在微笑中右手一抖勁,一尾魚兒就被拖出水面甩到了跟前。老人從鉤上取下魚兒,放入水桶,把魚餌裝上鉤,又開始下一輪的垂釣。
一路走來,芹江始終是安靜的,除了那些暢游著的水鳥們。它們游于江面顧自玩耍著,有的振翅飛翔掠過水面,激起漣漪無數(shù),有的一個猛子扎下后不知悠遠在何處,有的銜一尾魚兒彼此追逐嬉戲,好不快活,倘若是成群結(jié)隊的,則忽而相偎相依散步似地悠蕩著,忽而又舞蹈家似地組起隊形來。
不知何時,從上游漂來一葉小舟,小舟無篷,舟頭站著一人,頭戴斗笠,好一個“孤舟蓑笠翁”,但他釣的不是魚。那翁手持一篙,篙的頂端系著一只網(wǎng)兜,他把網(wǎng)兜一次次地探向水面的漂浮物,又一次次地兜起漂浮物倒入舟中,舟中已堆著小山似的雜物。待小舟靠近岸邊,我看見那翁身上的米黃色長褲有大半條已被芹江水浸濕,呈現(xiàn)著更深的土黃色。他是芹江的美容師,正是有了他們的勞作,才有芹江的清麗容顏。
芹江畔的腳步多了起來,太陽也獻出了它的熾熱,從鳳凰山的背后緩緩探出頭來,將生活推上忙碌的軌道。我也該走了,帶著今早的收獲,從此岸跨過芹江二橋到達彼岸,開始新一天的學(xué)習(xí)。
追夢自然

古人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或許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一切都太過遙遠,可望不可及,可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心不知從何時起被放逐遠方,流浪天涯。鋼筋水泥束縛著心靈的自由,一成不變的生活壓抑著我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末梢,如箭在弦,也許那天稍不留神,滿腔的感慨便會如同困斗之獸一般,沖出牢籠,瘋狂地撕咬著同類,兇神惡煞;噪雜喧囂的大街上,繁華的背后,卻是影子般的沉默與孤獨,寧愿讓自己迷失在深夜亮著華麗街燈的街道上。是的,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生活。你已有多久沒有在晨曦初起的清晨打開窗戶,呼吸經(jīng)過夜幕沉降的空氣?你又有多久不曾透過鱗次櫛比的高樓縫隙眺望城市之外的天空,亦或俯身感受泥土的芬芳?停下腳步吧,在午夜夢回之時聽聽內(nèi)心的聲響;背上行囊吧,追隨內(nèi)心的聲音,去尋找生命的感動!
夏至將至,春天向我們揮手告別漸行漸遠,溫順柔暖的夏風(fēng)已帶著枝繁葉茂像我們徐徐走來。此刻,我與父親也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追夢自然。伴著窗外漸漸遠去的都市背影,迎著和煦的暖陽,我們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終于見到了黃河這位偉大卻又深沉的母親。她從巍峨深沉的高山走來,卷攜著生命的力量奔流而去,消失在地平線的盡頭,再不復(fù)返,正如李白所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那般豪邁壯闊。沒有人知道她為何會有如此令人驚嘆的能量,但我們懂得,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是的,我們都是黃河母親的孩子,生長在被母親懷抱的城市中,在她日復(fù)一日的哺育下,才有了祖先的昔日,我們的今時。
漫步在黃河邊的景觀大道上,陽光慵懶地輕撫著臉龐,深邃幽藍的天空劃過一道優(yōu)美的白弧,那是候鳥飛過的痕跡,在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中,他的翱翔是如此優(yōu)雅而自信。清風(fēng)卷攜著濕潤的泥土的芬芳拂面而去,只留下陣陣余香在心中回味。站在高處俯視黃河,依舊是千百年來未曾改變的洶涌澎湃,在大自然如此巨大的生命力量下,我們依舊是那樣渺小。眺望過黃河,對岸城市的高樓分明可見,我們之間如此相近,近的可以隔岸相望,我們之間卻又如此遙遠,越過這樣一條蘊藏著巨大能量與生命力的母親河,怎能用腳步丈量!
景觀大道斗折蛇行伸向遠方,消失在不知是何方的地平線上,白色的風(fēng)車佇立在大道一側(cè),整齊排列,成為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候鳥自然保護區(qū)中的野鴨三五成群地在水中嬉戲,波光粼粼的湖面隨風(fēng)涌動著,還有牧羊人領(lǐng)著羊群在湖邊吃草,大黃狗坐在主人身邊愜意地曬著太陽。風(fēng)吹來的時候,野草是青青的,搖曳也是輕輕的,一望無際的碧空里,游云像野草,顏色是潔白的,此刻我不應(yīng)言語,一切顯得肅穆,又無比自在。這里沒有草原一望無垠的遼闊,沒有江南小鎮(zhèn)煙雨亭閣前的細水流長,有的僅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寧靜與閑適,這是大自然最淳樸的氣息。
我們就這樣走著,走過城市的凡塵羈絆,走過滾滾東逝的黃河,走過寧靜的原野,走過盛夏的鳥鳴……走進自然,重拾泥土的芬芳,感悟生命的力量,讓放逐的心靈找回最初的寧靜與平淡。我們依然行走在路上,倘佯在山水之間,去追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