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法考必備考點:違約責任

字號:

沒有被折磨的覺悟,就沒有向前沖的資格。既然選擇了,就算要跪著也要走下去。其實有時候我們還沒做就被我們自己嚇退了,想要往前走,就不要考慮太多,去做就行了。整理了“2019法考必備考點:違約責任”,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違約責任
    (一)瑕疵擔保責任
    1.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該責任是出賣人違反權利瑕疵擔保義務的違約責任。表現(xiàn)為出賣人未告知該標的物上負擔著第三人的權利,或出賣人未告知標的物無權處分。
    2.物的瑕疵擔保責任
    該責任是出賣人違反物的瑕疵擔保義務的違約責任。物的瑕疵是指標的物欠缺約定或法定品質。合同約定減輕或者免除出賣人對標的物的瑕疵擔保責任,但出賣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不告知買受人標的物的瑕疵,出賣人無權主張依約減輕或者免除瑕疵擔保責任。買受人在締約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標的物質量存在瑕疵的,無權主張出賣人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買受人在締約時不知道該瑕疵會導致標的物的基本效用顯著降低的除外。
    (二)違約損害賠償
    (1)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可以主張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可得利益損失賠償)
    (2)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對方對損失的發(fā)生也有過錯,違約方有權主張扣減相應的損失賠償額。(混合過錯規(guī)則)
    (3)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對方違約而獲有利益,違約方有權主張從損失賠償額中扣除該部分利益。(損益相抵規(guī)則)
    如:甲乙兩公司簽訂500噸鋼材買賣合同,后乙公司又以該500噸鋼材為標的物與丙公司簽訂買賣合同,乙丙兩家公司約定由乙公司承擔運費。后,甲公司未如期交貨導致乙公司也未如期交貨。乙公司可以主張其與丙公司之間的違約金(實際損失),也可主張兩個合同之間的差價損失(可得利益),甲公司可主張減少運費、稅金(損益相抵)。
    (三)因違約解除合同
    (1)因標的物主物有瑕疵而解除合同時,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從物;從物有瑕疵的,僅能部分解除合同,解除的效力不及主物。標的物為數(shù)物時,其中一物有瑕疵的,買受人僅得就有瑕疵的物解除合同;數(shù)物之價值不能分離的,則可就數(shù)物解除合同。買賣標的物是分批交付的,買受人只能就不能達到合同目的的該批標的物部分解除合同,但各批標的物有關聯(lián)的,則可就該批以及以后的各批標的物解除合同。
    (2)出賣人沒有履行或者不當履行從給付義務,致使買受人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買受人有權主張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