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人。南宋名臣、文學家。下面是分享的南宋古詩詞《菩薩蠻·湘東驛》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菩薩蠻·湘東驛》
宋代: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東驛。明朝真是瀟湘客。晴碧萬重云。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別后書難得。先自雁來稀。那堪春半時。
【賞析】
詞題標明的湘東驛,在南宋時屬萍鄉(xiāng)縣,即現(xiàn)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鄉(xiāng)市西。當時是比較閉塞的山鄉(xiāng)??甲髡叻冻纱笠簧新模@首小令大約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調(diào)任靜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越歲之后途徑此地之時。此前幾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歸遷中書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著因?qū)Τ⒂萌藛栴}提出不同意見,辭官引退歸蘇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這時接到調(diào)令,首途廣西,來到了荒僻的湘東驛。旅中的孤獨凄涼,難以排遣,不禁回想舊日京中故里的友人,憂從中來,寫下了這首小令。
上半闋首句點明了客行所至的地點——湘東驛,“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預想、難料今日的意味,可見遠遷廣西本非己愿。然而“豈不歸懷官有程”(陸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繼續(xù)前行,進入瀟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罢媸恰倍郑嘎冻觥安灰庵链?,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悵惘。作一個公忠體國的正直官員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沒有交待遷官的具體始末,僅從自驚自嘆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讀者去聯(lián)想得之。悵望蒼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識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吳故地是那樣的遙遠。“幾時逢故人?”作者此問,充滿了懷舊的情思,也反襯出客行的孤寂境況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區(qū),但對辭鄉(xiāng)遠別的孤旅來說,一切美景均同虛設(shè),無意觀賞,這與荒涼的塞北便無區(qū)別了。下半闋首句便發(fā)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況交通阻塞、音書難通,連鴻雁的蹤跡也稀少而不易見到。那么,這暮春三月,面對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豈不更令人孤苦難耐嗎?通篇就這樣由境觸情,由情而憶,由憶而感,由感而悲,傾訴了遠別的傷痛、懷舊的積郁。兩闋之間,過度自然,渾然一體。語言樸素明白,毫不費解,卻又含蓄曲折,意蘊深沉,稱得上是洗盡鉛華、反璞歸真。說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難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為過分的。
擴展閱讀:范成大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diào)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后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擴展閱讀:范成大經(jīng)典的詩句
1、客愁舊歲連新歲,歸路長亭間短亭。
出自宋·范成大《東郊故事》。在他鄉(xiāng)作客的愁煩中,從舊的一年走入新的一年;望著那通往家鄉(xiāng)的大道,一個長亭接著一個矮亭。
2、若將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萬盤。
自宋代范成大詩《四十八盤》。世路:人生道路。如果拿人生道路與山間的道路相比,那么人生的道路會比山路更加曲折、復雜。這句話說明人生道路的艱難與漫長。
3、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昌吉州宋·范成大《碧瓦》。沒有一點風,楊樹和柳樹的棉絮漫天飛舞,沒有下雨。海棠花和梨花潔白如雪,鋪滿大地。
4、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出自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熱愛書就像喜歡美酒一樣,領(lǐng)悟到了其中的滋味,就會真正的愛上他。
5、不夜城中陸地蓮,小梅初破月初圓。
出自宋代范成大詩《元夕》。陸地蓮:指蓮花狀的燈。元宵佳節(jié),整個城市變成了不夜之城,到處都是蓮花形狀的花燈。梅花剛剛破蕾而出,新的一年月亮也初次變圓。
6、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邀福渡河星。
出自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解,懂得。牽牛,指耕作。不須,不必。邀福,祈福。渡河星,即傳說中每年七月七日牛郎與織女渡天河相會的神話。此言只要男女勤于耕織,幸福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不必祈求神仙。這是鼓勵人們勤于耕織。
7、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出自宋·范成大《橫塘》。此寫雨中送別的依依不舍之情?!皺M塘”,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送別地點的代名詞。“細雨”、“垂楊”的意象,最易令人產(chǎn)生依依難舍之情的聯(lián)想?!爱嫶保瑒t多與女子有關(guān),更關(guān)涉男女之情。畫船即將出發(fā),其送別者那種戀戀不舍之情自然可想而知。詩句以景抒情,情寓景中,不僅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更能讓人讀后有味之無窮的意趣。
8、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
出自南宋·范成大《再賦簡養(yǎng)正》。覓,找。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此寫詩人對謝去的春花無限留戀之情與等待夏日牡丹花開的急切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生活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