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讀后感600字【三篇】

字號:

意志在執(zhí)著和向往中堅強,思想在挫折和堅定中躍進,人生在失敗和反思中成長,精神在讀書和品味中發(fā)光。把自己置身書的國度,讓精神暖暖地發(fā)出燦爛的光芒。以下“初中讀后感600字【三篇】”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
    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蔡崇達的《皮囊》。
    在《皮囊》在第一頁就以一個倔強的裹腳阿太將我拉入了特有的閩南風情的小鎮(zhèn)里,這個滿嘴無牙,說話漏風,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zhèn)街道的高齡老太,卻在不經(jīng)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那個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99歲阿太看盡了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給作者內(nèi)心的沖擊是巨大的,也是從第一個故事開始,注定了這本書悲情的感情基調(diào)。
    人生匆匆?guī)资?,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活著為什么,在父母日漸老去,兒女繞膝漸遠,朋友奔波陸離時,能與愛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著的真正意義。
    通過作者的敘述,我想作者所要告訴讀者的是,其實過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jié)尾。
    “對那些我正在愛著或者曾經(jīng)愛過的人,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們停留,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里,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guī)ё吡?,這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反抗?!?BR>    【篇二】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身在這里,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yè);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與別人的信仰?!?BR>    一直以來,人們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一種誤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其實正是干好本職工作的體現(xiàn)。按時按點按要求把每天的鐘撞好,就是圓滿完成了你的本職工作,不怕鐘聲擾了誰的好夢,不嫌重復(fù)動作的單調(diào)乏味,不慕前臺講經(jīng)的風光。莊嚴響亮的鐘聲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把撞鐘看做是平凡,總想著成名成家接受萬人膜拜,才是沒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社會需要的是在各個崗位上安心、負責、不打折扣撞鐘的“和尚”。
    “誤解傳遍天下,理解寂靜無聲。謠言傳遍天下,辟謠寂靜無聲。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總是遙遙無期。人到中年,已有權(quán)保持沉默,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吧?自己的聲音為別的人生和我們的社會,起一點小小的作用?!?BR>    一直贊同白巖松的觀點,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把事實完整呈現(xiàn),不是只給大眾看某一面,要讓事實去說話,不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做好惡、對錯的選擇。媒體人的責任還有及時地發(fā)聲,不必清高地不與之爭論,把輿論陣地自覺地讓位,而普通民眾沒有條件去獲知真相,只能去猜測,或者干脆誰的都不信,視所謂的新聞為一縷輕煙掠過?!爱斠惶旌蜕凶惨惶扃姟?,重提此話,撞好你的鐘,哪一天你不想撞了,就離開,讓位于別人,無可指責,別守著鐘,編著鐘不響的理由,又不讓別人來撞。
    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當一個傳媒人企圖“越位”,事情卻完全可能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中。很可能,他此時所說的一切,都將淪為不折不扣的“白說”。在我們生活中也如此。
    【篇三】
    讀罷楊瀾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只覺得似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溫潤地流淌在心田的每一個角落,正如書本封面的那個微笑,知性而溫暖,優(yōu)雅而明亮,它點亮的不僅僅是我的眼睛,更是精神的啟迪。
    從求學(xué)到走上媒體工作,從主持人到申奧會的陳述人,及Lan珠寶的創(chuàng)始人,從為人妻到為人母,從愛情到婚姻,她所展現(xiàn)給我的不光是她本身,她的經(jīng)歷,還有更為獨特、廣闊的視角所收集得來的見解。因為她站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前沿,接觸、訪問的都是一些對時代變革起著重要作用的大人物,且掌握著豐富的社會資源,透過她,我們能了解這個時代更全面的樣子,這些是我們的視野遠不能及的。20年800余位的人物訪談,更有讓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人一天地”的閱讀感觸,但同時有趣的是,每一個人物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種人的性格的放大化,你能在每一個人物中看到一點自己,或好或壞,卻讓你留心與審視。
    很多人喜歡楊瀾,從楊瀾身上,我們總能找到喜歡她的理由。比如她在《拿什么拯救你的“監(jiān)介”(尷尬)》里面引過一段話。她跟一位知名外科醫(yī)生做一場國際醫(yī)學(xué)論壇的主持,但是醫(yī)生上去之后有些緊張,一上臺就說錯詞了,這時候楊瀾說了這一段話:“‘大家知道嗎,能與這么成功的醫(yī)生同臺主持我感到特別榮幸。要知道,今天交給他一支麥克風,他可以上臺主持;但如果有人給我一把手術(shù)刀,我打死也不敢上手術(shù)臺??!’臺下的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我的搭檔這時也穩(wěn)定了情緒,同時給我一個感謝的眼神?!比绱颂拐\的機智讓人想想都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