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觀察記錄精編范本【三篇】

字號: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需要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兩者結合才能使幼兒心智同步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進行總結,那么大班觀察記錄怎么寫?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大班觀察記錄精編范本【三篇】,供您品鑒。
    大班觀察記錄(一):
    幼兒游戲行為觀察記錄
    區(qū)域名稱:美工區(qū)
    時間:20xx
    對象:候xx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取了紙泥制作區(qū)后顯得十分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濕,然后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臟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后的作品制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戳伺赃叺男∨笥岩粫汉笥珠_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礃用?,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對紙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于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qū)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游戲技能:該區(qū)典型的游戲行為:該區(qū)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chuàng)新與新穎:
    制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制作紙泥作品。
    游戲常規(guī)執(zhí)行:活動中常規(guī)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臟。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個性對紙泥的制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帶給上還不夠周到,就應帶給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于弄臟衣服。為了激發(fā)幼兒對紙泥創(chuàng)作的興趣能夠在旁邊放一些老師制作好的成品。
    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
    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取了此活動區(qū)。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活動持續(xù)狀況:
    幼兒的活動持續(xù)狀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大班觀察記錄(二):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良好地規(guī)則意識
    現狀分析:杰杰是個上學期才轉來的小男孩,剛來的時候,挺規(guī)規(guī)矩矩的,有時還顯得很沉默,一付心事重重的樣貌。但是沒過多久,他便開始顯現出“本性”:課上課下時不時去招惹旁邊的同伴,惹得大家怨聲載道;喜歡不顧時間地點地玩自己的玩具,往往大家都整隊好了,他還在慢吞吞地弄他的小玩意;喜歡在小椅子上不停地扭動身子,摸摸這碰碰那的,一副懶散迷蒙的樣貌……這樣的一個孩子,嚴重影響了班級的常規(guī)秩序,我和小魏老師以前教育過多次,奈何收效甚微,當面一副痛改前非的樣貌,一轉身卻故態(tài)重萌。
    目標與措施:
    目標1:具有良好地規(guī)則意識,能夠遵守班級的各項規(guī)則。
    措施:
    1.透過群眾談話和個別談話活動,幫忙其了解班級的各項規(guī)則,在腦海中初步建立起規(guī)則意識。
    2.隨時發(fā)現隨時教育,即根據孩子出現的違反規(guī)則現象,及時進行制止與教育。
    3.賦予任務。在孩子擔任小組長期間,多多鼓勵多多支持,使其享受到遵守規(guī)則帶來的快樂。
    4.與家長聯系,讓其在家中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參與家中的一些任務之中。
    目標2:明白如何與同伴友好地玩,學會友愛謙讓、團結合作。
    措施:
    1.勇于交朋友。鼓勵孩子多多與同伴交朋友,一齊游戲。
    2.善于交朋友。在與同伴游戲中,引導幼兒遵守同伴間游戲的規(guī)則,明白友愛謙讓的小朋友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平時不要太寵愛孩子,遇事多與孩子講道理,使孩子能夠明事理,不無理取鬧。
    目標3:能夠用心參加學習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做好準備。
    措施:
    1.在學習活動中,透過眼神、身體動作等暗示手段,隨時隨地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用心開動小腦筋。
    2.在操作活動中,多多幫忙孩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與家長聯系,請家長配合在家中多與孩子做些有關學習的游戲,幫忙幼兒養(yǎng)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大班觀察記錄(三):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減少孩子口吃行為
    觀察背景: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干,大的優(yōu)點是發(fā)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潛力特強,所以無論班里有什么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jié)后開學不久,發(fā)現他與老師、同伴說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說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潛力是發(fā)展幼兒智力的基礎。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潛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
    每一天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眾不同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為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老師,佳興怎樣總是這么說話呢”然后模仿著佳興的樣貌,之后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
    應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十分著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并且查閱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先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于‘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著急,導致發(fā)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fā)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里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為什么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里講述時,他總是找借口,不愿講。為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此刻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yǎng)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必須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采取了“對癥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忙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十分用心,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fā)現他的優(yōu)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己的作品,為他創(chuàng)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說,當說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著發(fā)出音,并逐漸變響,然后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忙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必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huán)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為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透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此刻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為此他媽媽十分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愿佳興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