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三篇

字號:

​  加涅曾在(教學設計原理)(1988年)中界定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systematic)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教學系統(tǒng)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fā)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tǒng)中?!币韵率钦淼南嚓P資料,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一、利用活動化教學,激發(fā)興趣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努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參與活動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認知,通過活動化教學力求改變過去我講你聽的方式。在活動化教學中,注意了活動的層次性、目標性。我設計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猜猜他(她)是誰?”,通過每個學生各具特色的自畫像,介紹自己、理解自我,并通過與他人比較,初步意識人與人存在著差異。第二個活動是“圓圈變變變”,通過大家在圓上作畫,讓學生知道,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想象。第三個活動是“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不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比賽,了解各地方,各國家,各民族之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正因為不同才有了我們多彩的世界。第四個活動是“尋找小星星”,圍繞學生的學校生活,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班里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讓學生意識到:正因為每個同學的不同,我們的班級生活才會豐富多彩。讓學生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自發(fā)揮不同的優(yōu)勢,才能使我們的班級更加豐富多彩,思想在此受到了震撼,得到了升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學到知識。這幾個活動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貫穿著邏輯性,可以說是逐步提升。
    二、“用教材教”勝過“教教材”。
    首先我將教材中的活動一:我的自畫像內(nèi)容改在了課前完成,一開課我就將他們上交的自畫像拿出來讓他們猜,引入第一個游戲,在猜測中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我還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課程資源。讓學生交流自己調(diào)查的生活中人與人有哪些不一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如:讓學生圍繞自己的學校生活,回憶上學以來,班上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這些話題應該都是孩子們經(jīng)歷過、熟悉的事情,通過孩子們自己的生活進行教育,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努力調(diào)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把兒童自身生活經(jīng)驗作為教材資源,這樣兒童在課堂上發(fā)揮的作用就很大。我覺得,這是我在教學這節(jié)課中自己的大收獲
    新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的課程生活,要了解兒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師要變“備教材”為“備兒童”。由于新課程強調(diào)師生互動,課堂上就會不斷生成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更好的教學藝術和智慧去面對學生生成的問題。盡管這次課也給我留下了不少遺憾,但在遺憾中我也收獲了許多。我想,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探索、前進!
    三、教學要面向?qū)W生的生活實際
    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程,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漸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篇二】
    家人的愛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
    2、學習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教學重點: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背后深藏的愛。
    課前準備: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觀察記錄?;顒舆^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間播放《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唱)
    二、揭示課題:
    1、(出示小兔貝貝)嗨!我是小兔貝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你們想聽嗎?
    2、在輕音樂中教師講故事(見擴展資料:和藹可親的媽媽)。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三、動之以情:
    1、小兔貝貝穿越時空隧道,拍攝了一些照片。(媒體出示三組照片,請照片上的學生介紹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
    2、其他學生講述家人關愛他的一件事。
    3、家人對我們的關愛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培養(yǎng)興趣愛好、生病時,其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比如,早上起來,家人為你……(四人小組交流一天中家人為你所做的事,推選講的好的上臺講)
    4、播放家長錄音。(講述育兒之苦)
    5、聽了媽媽的介紹,你想對你的家人說什么?
    四、明理導行:
    1、辨析:有同學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時對我可好了,有時對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認為家人對你不夠好呢?他們到底對你好不好?到底愛不愛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爸爸不幫我系鞋帶是不是對我不好?他為什么不幫我?
    (2)媽媽為什么不給我買玩具?
    (3)奶奶會對我怎么說?
    (4)你是爺爺?shù)脑挘趺磳π∶髡f?小明聽了爺爺?shù)脑挄趺醋瞿兀?BR>    2、導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呢?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呢?(學生講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給帶回去:作業(yè)擦了重寫的:練習跳繩的……
    五、總結延伸:
    1、講述:家人疼我們是一種愛,對我們要求嚴格那更是一種愛,老師祝愿愛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遠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吧!(歌曲:《讓愛住我家》)
    2、在歌聲中,學生拿出自做的賀卡寫上對家人想說的話。
    探究活動
    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探究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家人對自己的愛,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參考家人的愛。探究內(nèi)容及形式:1、小組討論,自己的家人是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2、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1)好好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家人。(2)幫家人做家務活。(3)不向家人提過分的要求。(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5)制作賀信卡,自己寫上祝福的話,表達對父母對家人的愛。
     【篇三】
    讀懂爸爸媽媽的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父母辛勞,懂得做子女的應該關心父母,體貼父母,在家做個好孩子。
    2、行為目標:做到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并能幫父母干家務活,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實際行動給父母帶來快樂。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多角度理解體諒父母對自己的嚴厲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行動為父母分憂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進行討論
    1、介紹問題背景: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件事,這件事想必曾經(jīng)遇見過,這件事是這樣的:一個四年級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飯后,爸爸媽媽因為還要到店里去干活,讓他洗一下碗,他說:“沒空,我還要做家庭作業(yè)。要么給二元錢?!?BR>    2、討論:
    3、你覺得這位大哥哥該不該討這兩元錢?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師小結:(1)家里的事,僅僅是爸爸媽媽的嗎?(2)確實,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勞
    (一)父母賺錢不容易
    1、為了家庭,為了我們有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嗎?他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回家?回家后還要干什么嗎?
    (1)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2)他們這樣辛勞又為的誰?
    2、小結: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呀,一元一角都來得不容易呀。
    (課件出示圖片:錢是這樣賺來得)
    (二)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不容易
    父母親為了我們,他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的愛。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她媽媽對自己的愛。
    1、(課件出示)配樂詩朗誦:媽媽的愛
    2、爸爸媽媽的點點滴滴都傾注著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3、同桌互說,指名說。(生病時,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從身邊小事引導父母親對孩子的愛。)
    4、教師隨機評價
    5、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三、分擔父母辛勞,關心父母
    (一)我們可以怎樣做
    1、爸爸媽媽為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F(xiàn)在我們長大了,成為了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那么我們該怎樣報答爸爸媽媽呢?
    2、關心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們高興?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歸納并板書:
    (1)不讓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讓父母勞累,主動做父母的小幫手
    (3)不讓父母生氣,聽從父母的教導
    這就是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愛心,畫愛心(半個,會說并不表示會做)。
    (二)我們是怎樣做的
    1、母親節(jié),你為媽媽做了什么事
    2、學生回答,隨機補畫愛心。
    3、節(jié)假日我們應該想到爸爸媽媽,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時你又曾經(jīng)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媽媽很開心?;卮鹨粋€補畫一段,直到愛心畫完。
    4、因為我們的年幼無知,因為我們的淘氣不懂事,我們曾經(jīng)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媽媽很傷心呢?你曾經(jīng)做了什么?
    四、總結談話,課后延伸
    同學們,關心父母,就要時時處處體諒,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氣,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盡量分擔父母的辛勞,給父母帶來快樂。老師愿每一個同學都能為父母獻上一份真摯的愛。
    來自社會的愛
    教學目標
    1通過調(diào)查采訪,讓學生認識學校各類工作人員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心血,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愛,并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尊敬他們。
    2通過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感受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友愛,進而增強熱愛學校生活的感情。
    3通過觀察了解,讓學生知道社會各界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和愛護。
    4通過資料搜集,使學牛廠解國家所制定的.些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法律條款,從中體會到這也是國家對自己的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1、教師談話:在我們周圍充滿著愛,有來自家人的愛,有來自社會的愛,今天我們來學習第3課。
    2、(課件出示學校里老師和學生在一起的圖片)教師設問:“同學們,看到這個畫面,你想到了什么?”教師追問:“你們喜歡學校生活嗎?為什么?”
    二、交流匯報
    1、教師談話:我們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學校里。為了保證我們的健康、愉快地成長,那么,我們在學校里得到了哪些人的愛呢?(板書:學校的愛)學校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
    2、課前,大家分組開展了調(diào)查采訪活動。下面請各組分別匯報一下調(diào)查采訪的情況。
    (用作文的形式寫一篇簡單的采訪稿:老師一天的生活;用作文的形式傾吐自己的心聲:愛的奉獻;社會報:校長工作室、老師一天的生活、食堂叔叔、阿姨一天的生活;我的發(fā)現(xiàn)——快樂和煩惱)同時,把被調(diào)查的老師請到班上來。(校長、老師、食堂管理員)(教師放一段錄音:一名普通教師的心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覺一下。)
    3、教師啟發(fā)學生深入交流:除了有默默工作的園丁,為了我們健康成長傾注了無私的愛。在我們身邊,朝夕相處的同學情、朋友疽,不也是?份寶貴的友愛嗎?請同學們課下交流。
    4、讓學生談談聽各組匯報后的感想。重點啟發(fā)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尊重為我們辛苦工作的教師?
    三、延伸擴展
    1、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學校得到了無數(shù)的愛。現(xiàn)在,讓我們走出校門,去看看社會和國家,為了給我們營造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又為我們做了些什么?”(板書:社會的愛)
    2、課前,大家通過觀察、搜集到了一些社會為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而設立的警示語、標志牌,還廠解了一些有關的具體事例?,F(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愛的世界,一起去感受來自社會、國家對我們少年兒童的愛。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標志牌、警示語的照片、圖畫、文字等。同時,說出它們的作用,為什么要這樣呢?(自由交流)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展示情況,課件補充幾個有代表性的警示語或標志牌:如此處學校、車輛慢行;校內(nèi)嚴禁吸煙;公共汽車上的“請給老弱病殘幼LL座”的標志牌;網(wǎng)吧、游戲廳“禁止未成年人人內(nèi)”等警示語。問:這些警示語、標志
    牌你見到過嗎7知道它們的作用嗎?
    4、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標志牌、警示語,你還知道、聽說了哪些社會各界對我們兒童關心、愛護的事例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
    5、結合學生講述,教師補充自己了解到的事例(出示社會各界對兒童關心、愛護的事例)。
    6、小結:同學們,社會巾有無數(shù)關心、愛護我們少年兒童的人和事。國家為了保護我們每個兒童的利益,還通過法律的形式制定了許多特殊保護條款。(出示國家制訂的一些保護少年兒重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問:看到這些法律條文,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四、激情總結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得到了來自家人、學校的愛,也得到了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學校、社會和國家對我們的愛。板書設計
    來自社會的愛
    學校的愛
    社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