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雨恨云愁》是宋代詞人王禹偁傳世的詞作。此詞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物景色,并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點絳唇•感興》
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賞析】
王禹偁為北宋詩*新運動的先驅(qū),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fēng)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即《點絳唇•雨恨云愁》,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以及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格調(diào)清新曠遠。
起句“雨恨云愁”,開篇便言“恨”、“愁”,而且不說自己愁恨,卻說“雨恨云愁”。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很明顯,這是寓情于景的寫法,因為作者“以我觀物”,便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然而,即使是被陰云陰雨籠罩下的江南依舊是美麗的,“江南依舊稱佳麗”?!凹邀悺北局该裁赖呐?,謝朓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句,以“佳麗”來形容江南的美好,王禹偁僅承舊說,因此強調(diào)“依舊”二字,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以下幾句,側(cè)重表現(xiàn)江南之美?!八鍧O市,一縷孤煙細”,描寫的正是江南河道交織、村落遍布的特點:水邊村落,湖畔漁市,一縷孤零零的炊煙裊裊升起,宛如一幅疏淡的水墨畫?!疤祀H征鴻,遙認行如綴”,描寫的是仰望所見: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
如此美麗的江南景物,給作者帶來的不是愉悅而是憂愁:“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弊髡咝貞褖阎荆瑹o奈卻沒有機會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他只得將“平生事”付諸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
擴展閱讀:王禹偁的人物生平
王禹偁出身貧寒,《東都事略》和《宋史·本傳》都說他世為農(nóng)家,《邵氏聞見后錄》謂“其家以磨面為生”。他九歲能文。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山東成武)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984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他對仕途充滿抱負,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fù)不卑,致君望堯舜,學(xué)業(yè)根孔姬”。他為人剛直,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召試,擢右拾遺并直史館。他旋即進諫,以《端拱箴》來批評皇宮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諫、知制誥。
淳化二年(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文字學(xué)家徐鉉。當(dāng)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zhí)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陜西商縣)團練副使。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學(xué)士,后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揚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復(fù)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并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至黃州(今湖北黃岡)。
咸平四年(1001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宋史》與《東都事略》都有其傳。蘇文編繪的《吳中先賢譜》亦有記載。
蘇軾所撰《王元之畫像贊并序》,稱他以“以雄風(fēng)直道獨立當(dāng)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cè)》。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集名出自《易經(jīng)》:“小畜之象曰‘風(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13卷,以及清光緒年間的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guī)所著的《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擴展閱讀:王禹偁的詩
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xí),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xù)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夸張,但宋初詩風(fēng)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然而,王禹偁的詩風(fēng)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王禹偁早年多作閑適詩,晚年多作諷喻詩,與白居易恰恰相反。正是這種深刻的自省意識,使他從學(xué)習(xí)白居易進而以杜甫為典范,甚至在晚年自編的《小畜集》中很少收錄早年作品。相傳,他曾因作詩偶合杜甫詩句而寫下“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之句,還稱贊“子美集開詩世界”。他在創(chuàng)作中努力實踐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對雪》、《感流亡》、《竹□》、《對雪示嘉佑》等詩,以深厚的同情描寫了當(dāng)時農(nóng)民、士兵的苦難境況,揭露了現(xiàn)實的黑暗,而且嚴于針砭自身,繼承和發(fā)揚了杜甫“三吏”、“三別”與白居易《秦中吟》的風(fēng)格?!懂屘镌~》五首生動地記錄了山區(qū)刀耕火種的情景,贊揚了普通人民勤勞刻苦和團結(jié)互助的美德。
他的詩同散文一樣,語言平易流暢,風(fēng)格簡雅古淡。他還有一些寫景抒情的短詩,卻筆調(diào)清麗,饒有風(fēng)韻。如《村行》描繪了山村黃昏的動人情景和詩人的感觸。他還善于向民歌吸取思想藝術(shù)營養(yǎng)。如《畬田詞》:“鼓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亂云。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毖笠缰鴦趧诱叩臉酚^感情,饒有民歌清新活潑的風(fēng)味。他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生平事跡與懷抱,能揮灑自如,暢所欲言,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風(fēng)氣。林逋盛贊他:“縱橫吾宋是黃州?!焙幸舱f:“國初沿襲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