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出言不遜

字號:

出言不遜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ū yán bù xùn,釋義:指某人說話態(tài)度傲慢粗暴無禮,言語不客氣。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出言不遜”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出言不遜
    三國時期,有個名叫張合(hé)的人,早先是袁紹手下的一員戰(zhàn)將。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東北)大戰(zhàn)。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督運糧草,囤積在鳥巢。曹操獲悉這一情況后,便派兵趕往鳥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勸諫袁紹說:“曹操兵士雖然比我軍少,但都是精兵,萬一淳于瓊守不住鳥巢,就糟了,我認(rèn)為應(yīng)該派重兵支援鳥巢。”
    袁紹的另一名大將郭圖說:“張合說的不是好計策。我看應(yīng)該先襲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一定會回去救援,鳥巢之圍便不解自破了?!?BR>    張合聽了郭圖的意見,不以為然地說:“曹操兵營易守難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瓊被擒,我們斷了糧草,就輸定了?!?BR>    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力遠(yuǎn)勝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圖的軍事策略,只派遣小部隊支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嚴(yán)密防守,袁紹一時半會很難將曹操的大本營攻破。
    曹操襲擊鳥巢成功,用大火燒了袁紹屯在鳥巢的糧草,這一來,袁紹的軍心動搖,不戰(zhàn)自敗。
    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計策不當(dāng)造成的,便采取惡人先告狀的辦法,向袁紹誣告說:“張合對吃了敗仗竟然幸災(zāi)樂禍,說話也很傲慢無禮?!?BR>    張合知道后,生怕袁紹遷怒于他,于是投奔曹操。他對曹操說:“郭圖對袁紹說我幸災(zāi)樂禍,出言不遜,我只能來投奔您了?!?BR>    曹操說:“你來投奔我,就像韓信投奔劉邦一樣正確?!?BR>    后來,張合成為曹操手下一名得力的戰(zhàn)將,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
    ——《三國志·魏書·張合傳》
    【求解驛站】形容說話傲慢無禮。出言,話說出口來;遜,謙讓。
    【活學(xué)活用】這個人經(jīng)常~,所以人緣很差,大家都懶得與他交往。
    【妙語點撥】袁紹自感兵力遠(yuǎn)勝于曹操,無論是對下屬的不同建議,還是對當(dāng)時的戰(zhàn)爭形勢,都缺乏客觀地分析,最終導(dǎo)致戰(zhàn)場失利。后又缺乏辨別能力,聽信小人郭圖的一面之詞,使張合有性命之憂,轉(zhuǎn)而投奔曹操。曹操愛惜人才,將張合此舉比作韓信投奔劉邦,曹操敢于用人的魄力可見一斑。相比之下,袁紹是那么的渺小。事實上,袁紹的種種性格缺陷注定了他只能在三國的歷史中演繹一個跳梁小丑的角色。
    【近義】出口傷人
    【反義】彬彬有禮
    引證解釋
    遜:謙讓,恭順,有禮貌。全句意為指某人說話態(tài)度傲慢粗暴無禮,言語不客氣。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郃快軍敗,出言不遜?!?BR>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衣罵賊吉太醫(yī)下毒遭刑》: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guān)斬六將》: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hù)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yuǎn)出言不遜,被某殺之。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匹夫出言不遜!”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隣人與他爭論,他出言不遜,隣人就把他毒打不休?!?BR>    出言不遜造句
    1,你把我的書弄臟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遜,對嗎?
    2,他出言不遜,被父親狠狠教育了一頓。
    3,這孩子老是出言不遜,得好好管教他。
    4,別因為糾紛而出言不遜,也不要因為這互相嫌棄,做為成功人士,應(yīng)該對誰都彬彬有禮,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
    5,美國新任副總統(tǒng)喬拜登容易出言不遜。
    6,他出言不遜,惹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7,就算她是千金大小姐,也不能這樣出言不遜。
    8,他出言不遜,頂撞老師,因而被處罰了。
    9,他常常出言不遜,難怪會樹敵這么多。
    10,小張說話總是出言不遜,沒人愿意跟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