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下冊生物暑假作業(yè)》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篇一】
一、選擇題(20x3=60)1.培養(yǎng)基的滅菌可采用高壓滅菌,其具體的方法是()
A.100℃,15分鐘B.121℃,15-30分鐘
C.62℃,30分鐘D.零下18℃,60分鐘以上
2.從土壤中篩選蛋白酶產生菌時,所用培養(yǎng)基為()
A.加富培養(yǎng)基B.選擇培養(yǎng)基
C.基礎培養(yǎng)基D.鑒別培養(yǎng)基
3.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病毒的衣殼決定其抗原的特異性,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作為消費者
②含RNA的病毒較含DNA的病毒更易發(fā)生變異
③病毒呈現(xiàn)不同形態(tài)的直接原因是衣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
④滅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為細胞工程的誘導劑
⑤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夠在寄主體內完成遺傳物質的自我復制
A.四項正確B.僅一項正確C.兩項正確D.三項正確
4.有關花粉植株的形成,敘述錯誤的是
A.花粉可脫分化形成胚狀體階段,再發(fā)育成花粉植株
B.花粉可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誘導分化成花粉植株
C.花期早期的花藥比后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D.花期后期的花藥比早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5.下列對菌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每個菌落都是由多種細菌大量繁殖而成
B.各種霉菌在面包上生長形成的不同顏色的斑塊即為菌落
C.噬菌體能使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裂解,菌落變得透明
D.細菌和真菌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態(tài)不同
6.微生物的接種技術最常用的有()
①平板劃線法②稀釋涂布平板法③斜面接種④穿刺接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下表為科研人員配制某種培養(yǎng)基的配方,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蛋白陳10g乳糖5g蔗糖5gK2HPO42g伊紅0.4g美藍0.065g蒸餾水1000mL將培養(yǎng)基pH調至7.2A.該培養(yǎng)基pH為7.2,適宜細菌生長
B.可以用來鑒別飲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腸桿菌,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
C.培養(yǎng)基配方中,乳糖和蔗糖可作為碳源,蛋白胨作為氮源
D.該培養(yǎng)基雖未添加生長因子,但仍能用來培養(yǎng)微生物,因為蛋白胨可為微生物提供生長因子
8.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分是:纖維素粉、NaN03、Na2HP04、KH2P04、MgS04、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該培養(yǎng)基能使下面哪種微生物大量繁殖()
A.酵母菌B.自生固氮菌
C.各種細菌D.纖維素分解菌
9.下列關于四種生物的能源、C源、N源和代謝類型的描述,其中正確的一組是()?
硝化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衣藻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C源CO2糖類糖類CO2N源NH3N2N2NO-3代謝類型自養(yǎng)需氧型異養(yǎng)需氧型異養(yǎng)需氧型自養(yǎng)需氧型A.硝化細菌、乳酸菌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D.硝化細菌、衣藻
10.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僅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和水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培養(yǎng)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篩選“目的菌”
B.“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自化合物A
C.“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需氧型
D.該培養(yǎng)基可直接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
11.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對培養(yǎng)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瓊脂糖
④不加瓊脂糖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鹽
⑧不加硝酸鹽.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12.下列圖示有關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只能得到甲圖中色素帶①和②
B.若乙圖表示正在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其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C.丙圖中培養(yǎng)酵母菌的錐形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目的是讓酵母菌繁殖
D.丁圖表示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洋蔥底部不能接觸到燒杯內液面
13.下列實驗流程中,錯誤的是()
A.鮮玫瑰花+清水→水蒸氣蒸餾→油水混合物→分離油層→除水→玫瑰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萃取→濃縮→過濾→胡蘿卜
C.制備溶液→制備泡菜樣品處理液→制備亞硝酸鹽標準顯色液→比色
D.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fā)酵(果酒)→醋酸發(fā)酵(果醋)
14.生產實踐中配制微生物發(fā)酵所需要的培養(yǎng)基時,一般遵循“經濟節(jié)約”的原則。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纖(秸稈)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代朊(蛋白氮)”、“以烴代糧”等。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以野代家”培養(yǎng)微生物時,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長因子
B.“以纖代糖”能為某些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
C.“以氮代朊”是因為銨鹽、硝酸鹽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
D.“以烴代糧”培養(yǎng)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凈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
15.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干擾素蛋白,說明外源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已表達成功
B.動物細胞融合可以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擴大了用于雜交的親本組合范圍
C.植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可用于培育無病毒植物、生產食品添加劑、制作人工種子
D.生長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長過程中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yǎng)物質
16.用酵母菌使葡萄汁產生葡萄酒,當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發(fā)酵就停止了。有關解釋不正確的是
A.酒精對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營養(yǎng)物質因消耗而不足
C.產物積累使pH值發(fā)生改變
D.氧氣過少導致其無法呼吸
17.下列坐標曲線中,a、b所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A.圖甲中,a、b點酶的結構、功能相同
B.圖乙中,a、b點生長素的生理效應相同
C.圖丙中,a、b點細胞的代射強度相同
D.圖丁中a、b點細菌的增長速率相同
18.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yǎng)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壓蒸汽滅菌時,鍋內壓力一般為10kPa
B.倒平板時,培養(yǎng)基高度約為培養(yǎng)皿高度的2/3
C.實驗結束后帶菌培養(yǎng)基應加熱后再倒掉
D.接種固體培養(yǎng)基時應將菌種接入培養(yǎng)基內部
19.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一類微生物,在0~5℃可生長繁殖,生長溫度一般在30℃左右。關于耐冷菌的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耐冷菌參與代謝的酶在低溫下仍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B.不同取樣地點相比較,北方寒冷地區(qū)水土中較易分離出耐冷菌
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適溫度,自變量應為溫度,無關變量應相同且適宜
D.分離純化耐冷菌的過程中,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物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丟棄
20.某科研工作者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兩種物質的相對含量變化情況,繪得右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物質為葡萄糖,乙物質為乳糖
B.a→e時間內分解葡萄糖的酶一直存在
C.a→e內分解乳糖的酶一直存在
D.大腸桿菌利用營養(yǎng)物質的這種調節(jié)方式屬于酶活性的調節(jié)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綜合題(4x10=40)21.請回答有關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細胞的問題:
⑴葡萄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用___________檢驗,若在酸性條件下液體呈現(xiàn)__________色,則證明有酒精產生。
⑵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變得澄清,在果汁生產中常用到____________。
⑶利用果汁可以釀制果酒,現(xiàn)為提高果酒的品質及節(jié)約生產成本,某廠家已嘗試使用固定化細胞技術。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時,常采用下圖中的方法_____(填出序號及名稱)。采用該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⑷制作固定化酵母細胞時,要將已冷卻至____________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與已____________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經充分混合均勻的酵母細胞溶液可在飽和的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膠珠。如果得到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得到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分)酵母菌等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的培養(yǎng)使用下列哪種培養(yǎng)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B.麥芽汁瓊脂培養(yǎng)基
C.蛋白胨酵母膏培養(yǎng)基D.MS培養(yǎng)基
(2)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可用于制作果酒。
①果汁發(fā)酵后是否產生酒精,可以用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色。
②酵母菌細胞固定化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固定酵母菌細胞時首先需要將干酵母放入中活化。
(3)擬將新篩選獲得的優(yōu)良釀酒酵母擴大培養(yǎng),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生產用菌種一般選用快速增值階段的菌體,由表中數據分析,第天的酵母菌適宜用于固定化。
(4)現(xiàn)在工廠化生產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并接入合適的菌種。
(5)果醋有水果和食醋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是集營養(yǎng)、保健、食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飲品。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實驗流程。
沖洗應特別注意不能反復沖洗,原因是。
由圖可知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礎上進行,請用相關反應式表示這一過程:。
(6)小麥脫粒以后還有大量的麥稈,主要成分為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但是酵母菌無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23.(8分)微生物強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過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來提高采油率的新技術。以下是人們篩選、純化和擴大培養(yǎng)該類微生物的實驗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該類微生物應取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2)為篩選和純化該類微生物,如何配制培養(yǎng)基?__________________。
(3)接種后需密封培養(yǎng),由此推測該類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_,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時選取________________就可獲得高效菌株。
25.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yǎng)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這種培養(yǎng)基屬于培養(yǎng)基。
(2)“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來自培養(yǎng)基中的。實驗需要振蕩培養(yǎng),由此推測“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
(3)在上述實驗操作過程中,獲得純凈“目的菌”的關鍵是。
(4)轉為固體培養(yǎng)基時,常采用平板劃線的方法進行接種,此過程中所用的接種工具是,操作時采用滅菌的方法。
(5)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
(6)某同學計劃統(tǒng)計污水池中“目的菌”的總數,他選用10-4、10-5、10-6稀釋液進行平板劃線,每種稀釋液都設置了3個培養(yǎng)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此對照實驗的目的是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
【篇二】
1.神經遞質通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直接或間接調節(jié)細胞膜上離子通道,進而改變細胞膜電位。假如某一神經遞質使細胞膜上的氯離子通道開啟,氯離子(Cl-)進入細胞內,正確的判斷是()
A.使Na+通道開放B.細胞膜兩側電位差保持不變
C.抑制細胞興奮D.使細胞膜內電位由負變正
2.(2009年高考廣東卷)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種群空間特征描述的是()
A.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
B.每毫升河水中有9個大腸桿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隨機分布
D.木棉樹在路旁每隔5米種植
3.列關于人體內T淋巴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胸腺、淋巴結、脾、扁桃體等淋巴器官中產生并成熟
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并合成分泌抗體
C.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親密接觸,直接將抗原消滅
D.既能進行細胞免疫,又參與體液免疫,與B淋巴細胞在功能上互相協(xié)調
4.下列不屬于免疫過程的是()
A.花粉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體內吞噬細胞吞噬
5.下列各項中,能看作是進入人體內環(huán)境的是()
A.血液中的氧進入組織細胞
B.精子進入輸卵管和卵細胞
一、選擇題(20x3=60)1.培養(yǎng)基的滅菌可采用高壓滅菌,其具體的方法是()
A.100℃,15分鐘B.121℃,15-30分鐘
C.62℃,30分鐘D.零下18℃,60分鐘以上
2.從土壤中篩選蛋白酶產生菌時,所用培養(yǎng)基為()
A.加富培養(yǎng)基B.選擇培養(yǎng)基
C.基礎培養(yǎng)基D.鑒別培養(yǎng)基
3.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病毒的衣殼決定其抗原的特異性,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作為消費者
②含RNA的病毒較含DNA的病毒更易發(fā)生變異
③病毒呈現(xiàn)不同形態(tài)的直接原因是衣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
④滅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為細胞工程的誘導劑
⑤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夠在寄主體內完成遺傳物質的自我復制
A.四項正確B.僅一項正確C.兩項正確D.三項正確
4.有關花粉植株的形成,敘述錯誤的是
A.花粉可脫分化形成胚狀體階段,再發(fā)育成花粉植株
B.花粉可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誘導分化成花粉植株
C.花期早期的花藥比后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D.花期后期的花藥比早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
5.下列對菌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每個菌落都是由多種細菌大量繁殖而成
B.各種霉菌在面包上生長形成的不同顏色的斑塊即為菌落
C.噬菌體能使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裂解,菌落變得透明
D.細菌和真菌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態(tài)不同
6.微生物的接種技術最常用的有()
①平板劃線法②稀釋涂布平板法③斜面接種④穿刺接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下表為科研人員配制某種培養(yǎng)基的配方,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蛋白陳10g乳糖5g蔗糖5gK2HPO42g伊紅0.4g美藍0.065g蒸餾水1000mL將培養(yǎng)基pH調至7.2A.該培養(yǎng)基pH為7.2,適宜細菌生長
B.可以用來鑒別飲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腸桿菌,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
C.培養(yǎng)基配方中,乳糖和蔗糖可作為碳源,蛋白胨作為氮源
D.該培養(yǎng)基雖未添加生長因子,但仍能用來培養(yǎng)微生物,因為蛋白胨可為微生物提供生長因子
8.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分是:纖維素粉、NaN03、Na2HP04、KH2P04、MgS04、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該培養(yǎng)基能使下面哪種微生物大量繁殖()
A.酵母菌B.自生固氮菌
C.各種細菌D.纖維素分解菌
9.下列關于四種生物的能源、C源、N源和代謝類型的描述,其中正確的一組是()?
硝化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衣藻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C源CO2糖類糖類CO2N源NH3N2N2NO-3代謝類型自養(yǎng)需氧型異養(yǎng)需氧型異養(yǎng)需氧型自養(yǎng)需氧型A.硝化細菌、乳酸菌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D.硝化細菌、衣藻
10.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僅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和水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培養(yǎng)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篩選“目的菌”
B.“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自化合物A
C.“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需氧型
D.該培養(yǎng)基可直接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
11.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對培養(yǎng)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瓊脂糖
④不加瓊脂糖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鹽
⑧不加硝酸鹽.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12.下列圖示有關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只能得到甲圖中色素帶①和②
B.若乙圖表示正在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其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C.丙圖中培養(yǎng)酵母菌的錐形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目的是讓酵母菌繁殖
D.丁圖表示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洋蔥底部不能接觸到燒杯內液面
13.下列實驗流程中,錯誤的是()
A.鮮玫瑰花+清水→水蒸氣蒸餾→油水混合物→分離油層→除水→玫瑰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萃取→濃縮→過濾→胡蘿卜
C.制備溶液→制備泡菜樣品處理液→制備亞硝酸鹽標準顯色液→比色
D.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fā)酵(果酒)→醋酸發(fā)酵(果醋)
14.生產實踐中配制微生物發(fā)酵所需要的培養(yǎng)基時,一般遵循“經濟節(jié)約”的原則。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纖(秸稈)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代朊(蛋白氮)”、“以烴代糧”等。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以野代家”培養(yǎng)微生物時,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長因子
B.“以纖代糖”能為某些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
C.“以氮代朊”是因為銨鹽、硝酸鹽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
D.“以烴代糧”培養(yǎng)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凈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
15.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干擾素蛋白,說明外源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已表達成功
B.動物細胞融合可以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擴大了用于雜交的親本組合范圍
C.植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可用于培育無病毒植物、生產食品添加劑、制作人工種子
D.生長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長過程中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yǎng)物質
16.用酵母菌使葡萄汁產生葡萄酒,當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發(fā)酵就停止了。有關解釋不正確的是
A.酒精對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營養(yǎng)物質因消耗而不足
C.產物積累使pH值發(fā)生改變
D.氧氣過少導致其無法呼吸
17.下列坐標曲線中,a、b所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A.圖甲中,a、b點酶的結構、功能相同
B.圖乙中,a、b點生長素的生理效應相同
C.圖丙中,a、b點細胞的代射強度相同
D.圖丁中a、b點細菌的增長速率相同
18.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yǎng)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壓蒸汽滅菌時,鍋內壓力一般為10kPa
B.倒平板時,培養(yǎng)基高度約為培養(yǎng)皿高度的2/3
C.實驗結束后帶菌培養(yǎng)基應加熱后再倒掉
D.接種固體培養(yǎng)基時應將菌種接入培養(yǎng)基內部
19.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一類微生物,在0~5℃可生長繁殖,生長溫度一般在30℃左右。關于耐冷菌的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耐冷菌參與代謝的酶在低溫下仍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B.不同取樣地點相比較,北方寒冷地區(qū)水土中較易分離出耐冷菌
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適溫度,自變量應為溫度,無關變量應相同且適宜
D.分離純化耐冷菌的過程中,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物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丟棄
20.某科研工作者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兩種物質的相對含量變化情況,繪得右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物質為葡萄糖,乙物質為乳糖
B.a→e時間內分解葡萄糖的酶一直存在
C.a→e內分解乳糖的酶一直存在
D.大腸桿菌利用營養(yǎng)物質的這種調節(jié)方式屬于酶活性的調節(jié)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綜合題(4x10=40)21.請回答有關果酒制作及固定化細胞的問題:
⑴葡萄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用___________檢驗,若在酸性條件下液體呈現(xiàn)__________色,則證明有酒精產生。
⑵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變得澄清,在果汁生產中常用到____________。
⑶利用果汁可以釀制果酒,現(xiàn)為提高果酒的品質及節(jié)約生產成本,某廠家已嘗試使用固定化細胞技術。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時,常采用下圖中的方法_____(填出序號及名稱)。采用該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⑷制作固定化酵母細胞時,要將已冷卻至____________的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與已____________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經充分混合均勻的酵母細胞溶液可在飽和的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膠珠。如果得到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得到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分)酵母菌等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的培養(yǎng)使用下列哪種培養(yǎng)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B.麥芽汁瓊脂培養(yǎng)基
C.蛋白胨酵母膏培養(yǎng)基D.MS培養(yǎng)基
(2)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可用于制作果酒。
①果汁發(fā)酵后是否產生酒精,可以用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色。
②酵母菌細胞固定化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固定酵母菌細胞時首先需要將干酵母放入中活化。
(3)擬將新篩選獲得的優(yōu)良釀酒酵母擴大培養(yǎng),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生產用菌種一般選用快速增值階段的菌體,由表中數據分析,第天的酵母菌適宜用于固定化。
(4)現(xiàn)在工廠化生產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并接入合適的菌種。
(5)果醋有水果和食醋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是集營養(yǎng)、保健、食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飲品。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實驗流程。
沖洗應特別注意不能反復沖洗,原因是。
由圖可知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礎上進行,請用相關反應式表示這一過程:。
(6)小麥脫粒以后還有大量的麥稈,主要成分為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但是酵母菌無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23.(8分)微生物強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過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來提高采油率的新技術。以下是人們篩選、純化和擴大培養(yǎng)該類微生物的實驗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該類微生物應取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
(2)為篩選和純化該類微生物,如何配制培養(yǎng)基?__________________。
(3)接種后需密封培養(yǎng),由此推測該類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_,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時選取________________就可獲得高效菌株。
25.某化工廠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種有害的難以降解的有機化合物A。研究人員用化合物A、磷酸鹽、鎂鹽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養(yǎng)基,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細菌(目的菌)。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yǎng)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這種培養(yǎng)基屬于培養(yǎng)基。
(2)“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來自培養(yǎng)基中的。實驗需要振蕩培養(yǎng),由此推測“目的菌”的代謝類型是。
(3)在上述實驗操作過程中,獲得純凈“目的菌”的關鍵是。
(4)轉為固體培養(yǎng)基時,常采用平板劃線的方法進行接種,此過程中所用的接種工具是,操作時采用滅菌的方法。
(5)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yǎng)基應該進行滅菌處理才能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
(6)某同學計劃統(tǒng)計污水池中“目的菌”的總數,他選用10-4、10-5、10-6稀釋液進行平板劃線,每種稀釋液都設置了3個培養(yǎng)皿。從設計實驗的角度看,還應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是,此對照實驗的目的是過程中是否被雜菌污染。
1.神經遞質通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直接或間接調節(jié)細胞膜上離子通道,進而改變細胞膜電位。假如某一神經遞質使細胞膜上的氯離子通道開啟,氯離子(Cl-)進入細胞內,正確的判斷是()
A.使Na+通道開放B.細胞膜兩側電位差保持不變
C.抑制細胞興奮D.使細胞膜內電位由負變正
2.(2009年高考廣東卷)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種群空間特征描述的是()
A.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
B.每毫升河水中有9個大腸桿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隨機分布
D.木棉樹在路旁每隔5米種植
3.列關于人體內T淋巴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胸腺、淋巴結、脾、扁桃體等淋巴器官中產生并成熟
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并合成分泌抗體
C.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親密接觸,直接將抗原消滅
D.既能進行細胞免疫,又參與體液免疫,與B淋巴細胞在功能上互相協(xié)調
4.下列不屬于免疫過程的是()
A.花粉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體內吞噬細胞吞噬
5.下列各項中,能看作是進入人體內環(huán)境的是()
A.血液中的氧進入組織細胞
B.精子進入輸卵管和卵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