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狡童》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詩經(jīng)》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下面是分享的詩經(jīng)《國風(fēng)·鄭風(fēng)·狡童》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fēng)·鄭風(fēng)·狡童》
    先秦:佚名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譯文】
    那個滑頭小伙子,為何不和我說話?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飯也吃不下。
    那個滑頭小伙子,為何不與我共餐?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覺也睡不安。
    【賞析】
    法國女作家斯達(dá)爾夫人說:愛情對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對于女人則是生命的全部。確實,一個姑娘生活中最艱巨的任務(wù)就是反復(fù)證實小伙子的愛情是執(zhí)著專一,永恒不變的。因而,戀愛中的姑娘永遠(yuǎn)沒有精神的安寧。對方一個異常的表情,會激起她心中的波瀾;對方一個失愛的舉動,更會使她痛苦無比,寢食難安?!多嶏L(fēng)·狡童》中的這位女子就是如此,或許是一次口角,或許是一個誤會,小伙子兩個失愛的舉動,她竟為之寢食不安,直言痛呼。
    首先,詩的兩章通過循序漸進(jìn)的結(jié)構(gòu)方式,有層次地表現(xiàn)了這對戀人之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疏離過程。第一章曰:“不與我言”,第二章承之曰:“不與我食”,這不是同時并舉,而是逐步發(fā)展。所謂“不與我言”,并非道途相遇,掉頭不顧,而當(dāng)理解為共食之時,不瞅不睬;所謂“不與我食”,是指始而為共食之時,不瞅不睬,繼而至分而居之,不與共食。愛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風(fēng)狂浪,正面臨傾覆的危險。與此相應(yīng),女子失戀的痛苦也隨之步步加深。共食不睬,雖一日三餐不寧而長夜同寢尚安;而分居離食,就食不甘味更寢不安席了。因此這位女子要直言呼告,痛訴怨恨。
    其次,詩篇通過直言痛呼的人物語言,刻畫了一個初遭失戀而情感纏綿,對戀人仍一往情深的女子形象?!对娊?jīng)》中刻劃了許多遭遇情變的形象,情變程度有別,痛苦感受不同。《鄭風(fēng)·狡童》中的女子面臨失戀的情況,聽她的呼告,能感覺在怨恨與焦慮中,仍對戀人充滿了渴望與深情?!敖仆钡摹敖啤保徽f通“佼”,亦即強壯俊美之意;如此理解,“彼狡童兮”,亦即“那個強壯漂亮的小伙子啊”。這就是罵中有愛,恨中帶戀了。所謂“若忿,若憾,若謔,若真,情之至也”(陳繼揆《讀風(fēng)臆補》)。而兩章的后兩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則由前兩句第三人稱的“彼”,轉(zhuǎn)變?yōu)榈诙朔Q的直面式的呼告了,從而把對“狡童”的戀慕期待之情表現(xiàn)得纏綿難割。
    古老的《詩經(jīng)》,傳達(dá)的是古今相通之情,只因語言簡奧,才會艱深難解?!多嶏L(fēng)·狡童》則不然,不僅女子的感情哀傷動人,女子的呼告也是明白如話,句句入耳??墒牵皇字笔阈匾苤?,千百年來卻久遭曲解?!霸姳厝∽阌诩?,空諸依傍而詞意相宣,庶幾斐然成章;……盡舍詩中所言而別求詩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間而上窮碧落、下及黃泉,以冀弋獲,此可以考史,可以說教,然而非談藝之當(dāng)務(wù)也”(《管錐編》第一冊)。錢鐘書對“《詩》作詩讀”之旨作了淋漓透辟的發(fā)揮,讀《鄭風(fēng)·狡童》然,讀一切古詩均然。
    擴展閱讀:《詩經(jīng)》語言風(fēng)格
    《詩經(jīng)》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jīng)》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对娊?jīng)》中數(shù)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rèn)識?!对娊?jīng)》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zhǔn)確,表明詩人具體細(xì)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如《芣莒》,將采芣莒的動作分解開來,以六個動詞分別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薄岸?,拾也;捋,取其子也?!薄把K,以衣貯之而執(zhí)其衽也。襭,以衣貯之而扱其衽于帶間也。”(朱熹《詩集傳》卷一)六個動詞,鮮明生動地描繪出采芣莒的圖景。后世常用的修辭手段,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能找:夸張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衛(wèi)風(fēng)·河廣》),對比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衛(wèi)風(fēng)·氓》),對偶如“縠則異室,死則同穴”(《王風(fēng)·大車》)等等。
    《詩經(jīng)》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fēng)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shù)篇章運用嚴(yán)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fēng)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fēng)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fēng)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xiàn)過,但不如國風(fēng)中數(shù)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fēng)中對語氣詞的驅(qū)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dá)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fēng)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chuàng)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xiàn)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fēng)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xiàn)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dāng)時的口語。
    擴展閱讀: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qū)。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