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說的這首詩寫的仍是灞橋傷別。裴說為詩講究苦吟煉意,追求新奇,這首詩題材雖是老生常談,情感卻別具新意。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裴說的詩詞,歡迎閱讀!
《柳》
唐•裴說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賞析】
唐朝時(shí),灞橋一度成為傷別的代名詞。灞橋折柳也就成為詩人寄托哀思的載體,比如劉禹錫的“征徒出灞涘,回首傷如何”,李益的“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羅隱的“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等等。
起首兩句寫灞橋之柳,流露出對柳樹的憐惜之情。柳樹高大挺拔,長絲低垂,高可拂危樓(高樓),低可拂地上塵土??墒牵瑹o論多么蔥蘢的樹木,怎經(jīng)得灞橋離之人一次次地攀折。后兩句隨即一轉(zhuǎn),說“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情感由同情轉(zhuǎn)為怨懟。柳樹是無情的,它不懂得迎人歸來,只懂得送人離開?!对娊?jīng)•小雅•采薇》中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離開的時(shí)候,有春光爛漫、楊柳依依的美好景致,楊柳充滿柔情,送我離開;可當(dāng)“我”歸來的時(shí)候,不見了昔日的楊柳,迎面而來的是紛飛的大雪?;蛟S,裴說寫的就是這種人生體驗(yàn)吧。
擴(kuò)展閱讀:裴說的簡介
裴說,桂州(今廣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二十五人??脊伲豪舨渴汤裳ν?。
裴說生于亂世,早年窘迫于亂離,奔走于道路。詩句"避亂一多"引起眾人共鳴。自幼勤奮攻讀。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歷年所作五言詩十九首投于各顯要門下,以求賞識,然久不及第,有人譏笑他復(fù)行舊卷,怎無新作?裴說卻不以為然,解釋說:"只此十九首苦苦吟來之詩尚無人見識,何需再用它詩?"
至天祐三年,終取狀元入仕。曾任補(bǔ)闕、禮部員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亂,裴見升遷無望,即攜眷南下,唐朝滅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約住半年,又因戰(zhàn)火波及,再向家鄉(xiāng)逃難,不久,于旅途中死去。
裴說為詩講究苦吟煉意,追求新奇,又工書法,以行草知名。
《全唐詩》有存詩數(shù)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有補(bǔ)詩四首、斷句一聯(lián)。
裴說之弟裴諧,兩人同年進(jìn)士及第。裴諧官至桂嶺攝令,亦善詩。
《柳》
唐•裴說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賞析】
唐朝時(shí),灞橋一度成為傷別的代名詞。灞橋折柳也就成為詩人寄托哀思的載體,比如劉禹錫的“征徒出灞涘,回首傷如何”,李益的“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羅隱的“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等等。
起首兩句寫灞橋之柳,流露出對柳樹的憐惜之情。柳樹高大挺拔,長絲低垂,高可拂危樓(高樓),低可拂地上塵土??墒牵瑹o論多么蔥蘢的樹木,怎經(jīng)得灞橋離之人一次次地攀折。后兩句隨即一轉(zhuǎn),說“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情感由同情轉(zhuǎn)為怨懟。柳樹是無情的,它不懂得迎人歸來,只懂得送人離開?!对娊?jīng)•小雅•采薇》中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離開的時(shí)候,有春光爛漫、楊柳依依的美好景致,楊柳充滿柔情,送我離開;可當(dāng)“我”歸來的時(shí)候,不見了昔日的楊柳,迎面而來的是紛飛的大雪?;蛟S,裴說寫的就是這種人生體驗(yàn)吧。
擴(kuò)展閱讀:裴說的簡介
裴說,桂州(今廣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二十五人??脊伲豪舨渴汤裳ν?。
裴說生于亂世,早年窘迫于亂離,奔走于道路。詩句"避亂一多"引起眾人共鳴。自幼勤奮攻讀。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歷年所作五言詩十九首投于各顯要門下,以求賞識,然久不及第,有人譏笑他復(fù)行舊卷,怎無新作?裴說卻不以為然,解釋說:"只此十九首苦苦吟來之詩尚無人見識,何需再用它詩?"
至天祐三年,終取狀元入仕。曾任補(bǔ)闕、禮部員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亂,裴見升遷無望,即攜眷南下,唐朝滅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約住半年,又因戰(zhàn)火波及,再向家鄉(xiāng)逃難,不久,于旅途中死去。
裴說為詩講究苦吟煉意,追求新奇,又工書法,以行草知名。
《全唐詩》有存詩數(shù)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有補(bǔ)詩四首、斷句一聯(lián)。
裴說之弟裴諧,兩人同年進(jìn)士及第。裴諧官至桂嶺攝令,亦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