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于感恩的議論文

字號:


    感恩不是簡單的一句“謝謝“,而是在心底鐫刻一段故事,用愛與信念,接受與傳承。感恩不是激動得涕淚漣漣,而是用生命記錄一種真切,為這世間擁有真誠、無私和奉獻。為大家提供《高中關于感恩的議論文》,歡迎閱讀。
    【篇一】
    在印度尼西亞,母親為女兒不買蘋果手機當商場當眾下跪,女兒則繼續(xù)在大庭廣眾下斥責母親,此消息令人大跌眼鏡,而出現這種社會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需求也越來越高,從而造就了物欲橫流的社會現狀,以致于出現攀比之風,潮流之風,由此可見,我們應當摒棄虛榮,回歸本真。
    田園詩派的開山鼻祖陶淵明淡泊名利。一生狂放不羈,忠愛隱逸的生活,羨慕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情懷,向往他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淡雅生活,追求他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靈正氣。不僅古人如此,現代人也有許多不被名利與世俗淹沒的人。
    中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仍舊清貧地繼續(xù)他的寫作生活,不圖名與利,只為留下一抹純凈的色彩。與他相同的是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斑线下锅Q,食野之蒿”,她的一生都奉獻于醫(yī)學研究,她研究的青蒿素拯救了上千萬的非州人民。她是一個優(yōu)雅的老人,她在獲獎感言中這樣說道:“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彼磺竺?,只求晚年寧靜致遠。
    現在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攀比之風尤為嚴重。我們應該學習居里夫人的摒棄虛榮,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香遠益清”的青純之美,學習菊花的高潔隱逸情懷,使自己身著一抹純凈的色彩,開出絢麗優(yōu)雅的花。
    梅花之所以超然,是因為它的高潔使它無欲無求;滄海之所以無量,是因為他的干凈使它波瀾不驚;人心之所以豁達,是因為它的淡泊使它出類拔萃。由此,摒棄虛榮,淡泊名利,才能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上淡然處之,不染塵埃。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心善,自然美麗;心直,自然誠摯;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靜靜地感悟,抖落歲月的塵埃,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活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的所有。
    【篇二】
    噴泉固然美麗,但我們也應感恩一直默默蓄積的泉水,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做人也該如此,要懂得感恩,要學會感恩。你感恩父母,生活便賜你燦爛陽光;材料中的女兒在大庭廣眾下斥責母親,一味的怨天尤人,到最終,她將可能一無所有!俄羅斯有一句諺語:“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彼裕覀儜饤壟时?,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沒有遵守父母的遺愿,而是讓其小老婆改嫁他人,該女子的父親用草打結拌到秦國大將,以此回報魏顆,是為“打結”,又有東漢人楊寶救了一只受傷的小黃雀,小黃雀傷好后叼來四個玉環(huán)報答楊寶的救命之恩,是為“銜環(huán)”。這兩個典故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知恩圖報。
    在這方面,古人已經做得很好了。其實就現實而言,只要給過我們幫助,我們都是應該記住這份恩情的,然而材料的女孩對養(yǎng)育了她15年的母親竟當面斥責。究其根源,乃是社會的攀比風氣愈演愈烈。國與國之間攀比誰的經濟更優(yōu)渥、科技更發(fā)達;領導之間攀比誰的工資更高,住宅小車更豪華,同學之間攀比誰的手機更新潮,衣服褲子鞋子的品牌更響亮等造就了如今這個黑暗的社會。試問,倘若每個人都攀比那,一會埋怨這個一會報怨那個,那么親情、友情、愛情尚在?那么人間和地獄有什么兩樣?有首歌唱得好:“只要可以我們應懷一顆平衡的心,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誘惑和他人的幫助”。
    如今在生活中,或許別人只是幫你撿一支筆;或許別人只是幫你倒一杯水;或許別人只是道一聲溫情問候,但我們都應記住。
    “天道酬勤,凡事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弊屛覀儗W會感恩,摒棄攀比。感恩傷害你和與你攀比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恩欺騙了你的人,因為他增強了你的智慧;感恩鄙視過你的人,因為他激發(fā)了你的自尊;感恩遺棄了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
    學會感恩點滴,學會拋棄攀比,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fā)我們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激情。
    【篇三】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應該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切愿望都可以通過的努力得以實現,比如知識是可以學習,才能是可以培養(yǎng)的,財富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但是有一個東西是靠我們自己努力得不到的,這個東西就是機遇。
    俗話說:“愚蠢的人錯失機遇,聰明的人抓住機遇”。
    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草船借箭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相傳赤壁之戰(zhàn)時,東吳大將周瑜借口軍中缺箭,要孔明十日內造十萬支箭,而孔明卻說:“直消三日便可”,并立下軍令狀。后來,在第三天借著大霧天氣,讓曹操心生疑慮,用草船從曹操那“借”得十萬支箭。細想這一切,如果在周瑜給的這十天里都沒有大霧,諸葛亮再英明,也怕是沒有用了吧?所以說多虧這幾日里有大霧這個機遇,救了他,而他也把握了這個機遇,草船借箭這一有名的歷史故事才得以流傳。
    同樣是面對機遇,可西楚霸王項羽,上天給了他那么多的機遇,他都不好好珍惜,明明可以很輕而易舉的殺掉劉邦,可他都沒有接受這上天給予的恩賜,以至于烏江自刎的悲劇發(fā)生了。我想這一切都得歸咎于他的狂妄與自負,失去了的機遇,造成了自己的滅亡。
    感恩機遇,因為機遇來之不易。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抓住機遇,也是一種能力,他會幫助你在苦苦探索中,點亮希望,照亮遠方的路,讓你在山窮水復中,找到了又一村。
    感恩這來之不易的機遇,感恩這上天給予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