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行香子·秋與》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全詞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風(fēng)格悲涼凄婉,情感沉郁纏綿,富有感染力。它硬語盤空,借秋日病愈,抒發(fā)了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fēng)燭殘年的悲傷。下面是分享的蘇軾詩詞《行香子·秋與》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行香子·秋與》
    宋代:蘇軾
    昨夜霜風(fēng)。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譯文】
    昨夜霜降寒風(fēng)驟起,梧桐葉落紛紛,我無處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風(fēng)問我為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人老了,有時沉醉有時沉病有時慵懶。
    早晨來到院子里,感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萬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換作千杯酒來飲。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注釋】
    行香子:詞牌名。雙調(diào)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霜風(fēng):刺骨寒風(fēng)。
    衰容:衰老的面容。
    不語書空:不說話,用手指在空中虛畫字形。此處用典表示胸中憤懣。
    慵(yōng):困倦。
    儂:我,系江浙方言。
    付與千鐘:交付酒杯,即以酒澆愁之意。鐘,酒器。
    酒花:指斟酒時酒面泛起的珠花。
    眼花:這里指視線。
    燭花:指蠟燭的火焰。
    【賞析】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上片寫景抒情,下片敘事議論。
    上片寫景抒情,將秋風(fēng)擬人與人對話,寫詞人面對蕭瑟秋景,衰容劇增。悲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主題,“霜風(fēng)”就渲染出秋日的蕭瑟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哀怨的基調(diào);盡管詞人不愿意讓人看出內(nèi)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帶來的郁結(jié)。接著以問句的形式寫出詞人有冤無處訴的憂郁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詞人生活的無聊和苦悶,顯示出對社會和人事的完全絕望。
    下片敘事議論,寫詞人早上醒來,來得庭院,感嘆時光易逝,來日無多,而當(dāng)時處境,只能讓他將世間萬樁事付與千鐘美酒,任憑酒花雪白,眼花繚亂,燭花火紅。光陰似箭,強烈地表現(xiàn)出詞作的感傷之情;酒醉、眼亂、燭紅,充分寫出了詞人狂放不羈的醉態(tài)。
    此詞上下片采用對稱結(jié)構(gòu),但時序上卻有“昨夜”與“今朝”的先后承遞關(guān)系。詞中描述了兩幅衰容,一是霜風(fēng)昨夜入梧桐、今朝來庭下的蕭瑟冷落;一是詞人病后意慵懶、酒后眼花亂的潦倒頹放。
    全詞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風(fēng)格悲涼凄婉,情感沉郁纏綿,富有感染力。它硬語盤空,借秋日病愈,抒發(fā)了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fēng)燭殘年的悲傷。
    作者一生多舛,幾遭貶謫。這時,曾經(jīng)驕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風(fēng)中過往的淡然、堅定、灑脫似一一看穿。這時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傷得真切。全詞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曠達,也表達了作者對坎坷一生的無謂態(tài)度,在傷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傷。
    擴展閱讀:人物軼事之赴宴吟詩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fù)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nèi)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拔蚁葋怼!蹦昙o(jì)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皬堃淼落每h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瓣P(guān)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fù)屪吡斯穷^?!爸T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zhǔn)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六舉人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