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偃:放倒;息:停止。原意是放倒軍旗,停止擂鼓,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比喻休戰(zhàn)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偃旗息鼓”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偃旗息鼓
在三國時期蜀漢的軍事集團中,趙云是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他憑著大智大勇,為劉備的蜀漢政權(quán)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趙云品性謙遜,性情冷靜,自從跟隨劉備,千難萬險,忠心不改。在蜀營中,趙云除了領(lǐng)軍破敵,履行將軍職責(zé)外,還擔(dān)負著一個重要的職責(zé):做劉備的親隨,負責(zé)保護劉備以及家小的安全。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工作。趙云沒有讓劉備失望:當(dāng)陽長坂,他單騎救阿斗;劉備東吳成親,他行諸葛錦囊之計,竭力護主等等。
有一次,蜀魏兩國交戰(zhàn),蜀將黃忠殺死魏將夏侯淵,并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惱火,于是把米倉移到漢水旁邊的北山腳下,并親自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向陽平關(guān)大舉進攻。黃忠決定帶兵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他和趙云約定了返回時間,結(jié)果過期未歸。趙石就帶兵前去接應(yīng),正好與曹操的軍隊狹路相逢,趙云同魏軍廝殺起來,最后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營救回黃忠。
曹操遭受這么大的損失,怎能善罷甘休!他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云,直撲蜀營。劉備只好帶領(lǐng)數(shù)萬百姓逃往江陵,并派趙云斷后。雙方相遇,又是一場惡戰(zhàn)。沒過多久,趙云甩開魏軍先鋒,直撲魏軍戰(zhàn)陣,且戰(zhàn)且退,爭取時間,保證劉備和數(shù)萬百姓的安全。最終,趙云殺出重圍,回到了自家營地。
正在營地的張飛趕緊前來接應(yīng),副將張翼見趙云己退回本寨,后面追兵又來勢兇猛,便要關(guān)閉寨門拒守。趙云卻臨敵制變,一面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寨內(nèi),白己則單槍匹馬地站在門口等候敵軍。
氣勢洶洶的魏軍很快趕到,一時間,大兵壓境,戰(zhàn)云密布。趙云這邊卻寨門大開,見不到一面戰(zhàn)旗,聽不到一聲戰(zhàn)鼓。生性多疑的曹操見狀,懷疑里面隱藏著伏兵,不敢輕易進攻,便下令撤兵。www.gs5000.cn
趙云見曹軍退兵,立刻擂起戰(zhàn)鼓,剎那間,殺聲震天,飛箭如雨,魏軍十分恐慌,自相踐踏,很多兵卒掉進漢水淹死了。于是,趙云率將士趁勢奪取了魏軍的糧草,斬殺了曹操的大批人馬,得勝回營。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營地犒勞軍士,當(dāng)看到昨日戰(zhàn)斗留下的痕跡時,他感慨地說:“子龍(趙云,字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
【求解驛站】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zhàn)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偃,放倒;息,停止。
【活學(xué)活用】三年前,小張~,不再搞文學(xué)創(chuàng)作,因為他下海經(jīng)商了。
【妙語點撥】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趙云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便果斷地偃旗息鼓,誘敵深入,率領(lǐng)士兵與曹軍浴血奮戰(zhàn),結(jié)果大敗曹軍。趙云智勇雙全,果然名不虛傳。這啟示我們,無論是在硝煙滾滾的軍事戰(zhàn)場上,還是在看不見硝煙的競爭場中,掌握對方心理,才能在競爭中占據(jù)主動地位,進而贏得最后的勝利。
【近義】鳴金收兵
【反義】大張旗鼓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shù)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云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云將數(shù)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zhàn),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復(fù)合,云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chuàng),云復(fù)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云圍內(nèi),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弊鳂凤嬔缰陵浴\娭刑栐茷榛⑼④?。
引證解釋
偃:仰臥,引申為倒下。放倒軍旗,停敲戰(zhàn)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F(xiàn)多指停止戰(zhàn)斗,也比喻停止批評和攻擊。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
《舊唐書·裴光庭傳》: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雖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艾令偃旗息鼓,以待蜀兵。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遂麾軍直逼城下。城上偃旗息鼓,全無動靜。”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秦顯家的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偃旗息鼓,卷包而去。
《文明小史》第二十一回:“那年正想得個京察,簡放道府出來,偏偏遇著匪亂,就此偃旗息鼓的攜眷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