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博而不精

字號:


    博而不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ó ér bù jīng,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出自《后漢書·馬融傳》。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博而不精”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博而不精
    東漢著名的經(jīng)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于世。他的兒子鄭眾,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jīng)學著作。后來,鄭眾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jīng)學著作,以至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鄭眾當官后,在公務(wù)之余給一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jīng)學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為《左氏春秋》作注。后來,終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后,和另一位經(jīng)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
    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是馬融。他著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jīng)》,使古文經(jīng)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為經(jīng)書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著聽課,后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后,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閱讀了賈逵和鄭眾的注本后評價說:“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意思是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后來,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后漢書·馬融傳》
    【求解驛站】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活學活用】~者貌似一身的好本領(lǐng),其實只會擺擺架子,唬一唬他人罷了。
    【妙語點撥】一個人多學些知識不見得是錯事,問題是,假設(shè)多學知識的代價是博而不精,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斟酌損益,有所取舍。世界并非博而不精者的舞臺,只有無知者才會擁戴這樣的“博”者。博而不精者遇到真正的較量時,哪一項都會一敗涂地。人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一處安穩(wěn)的立足之地,必須在所有的技能中,有一兩項得心應(yīng)手的本領(lǐng)。那些所謂的什么都知道一二,卻不過只學到一些皮毛的膚淺之人,必定被社會無情地淘汰。
    成語辨析
    成語:博而不精
    拼音/注音:bó ér bù jīng/
    近義詞:博者不知
    反義詞:博大精深
    感情色彩:貶義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的知識或能力。
    博而不精造句
    1,雖張氏好大喜功,博而不精,然其燭照幾先,氣魄雄厚,有足稱焉。
    2,你的知識面很寬,然而博而不精,今后你如能在理論上再深入些,一定可以取得較大成績。
    3,不要面面俱到,博而不精,應(yīng)該專攻一個方面。
    4,他是博而不精的讀書人。
    5,因此我可能是一個博而不精之人。
    6,因為易秋十分認同博而不精這句話。
    7,從小以來,他學的功夫不在少數(shù),但是博而不精,真正引以自傲的只有少林龍爪手、太極拳和槍術(shù),輕功反倒成了弱的一項。
    8,那樣只會浪費時間,而且博而不精,于你的修煉沒有益處!
    9,喜歡了解奇怪知識并且博而不精的夏承淵,在第四太陽紀年末日里從掙扎求生到引領(lǐng)人類反抗命運。
    10,但是,都只是學到了一個皮毛,博而不精。
    11,做事忌博而不精,什么都想嘗試。
    12,等到了后來,大家的武功都越學越高,逍遙派傳人博而不精的弱點,就暴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