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四單元《長方體的體積》教案范文

字號:

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主要特征,表面積計算等有關(guān)立體圖形相關(guān)知識后,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
    運用公式計算。
    教學用具:
    1立方厘米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導入新課
    1、導入
    我們知道了每個物體都有一定的體積,我們也知道可以利用數(shù)體積單位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體積。
    要知道老師手中的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你有什么辦法? (用將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后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
    說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是切不開或不能切的,如:冰箱、電視機等,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他們的體積會和什么有關(guān)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2、新課
    (1)請同學們?nèi)我馊〕鰩讉€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在小組里合作擺出一個長方體,邊擺邊想:你們是怎么擺的?你們擺出的長方體體積是多少?
    (2)板書學生的:(設(shè)想舉例)
    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 排數(shù) 層數(shù)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觀察: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與體積有什么關(guān)系?
    板書:體積=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
    因為每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是l厘米,所以,每排擺幾個小正方體,長正好是幾厘米;擺幾排,寬正好是幾厘米;擺幾層,高也正好是幾厘米。
    (4)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字母公式:V=a b h
    篇二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1、 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什么?(板:長方體體積的計算)長方體體積應該怎樣計算呢?
    (板:長方體體積=長×寬×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對于長方體的體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2、 引發(fā)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長方體的體積為什么等于長×寬×高嗎?看來我們對長方體體積的學習還不太全面,還有些問題。所以對于學習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名言,我們一起來看。
    3、 滲透學習態(tài)度一(出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悜椪隆保┮嚎焖俚匦÷曌x一讀,這是清代學者陳憲章的一句話,老師覺得我們學習數(shù)學也應該像這句話說的那樣勤于思考,經(jīng)常問自己一個為什么,時常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課前沒有做到,老師希望接下來我們探索長方體體積由來時能做到,好不好?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借助預習(或自學)的力量,直接揭示課題,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充分了解到學生學情底數(shù),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后,在“學貴有疑”的學習態(tài)度滲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引導探究,獲得新知。
    課件(或教具)演示
    1、一排一層的長方體。(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問:這是一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一起告訴我,它的體積是多少?2個這樣的小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3個呢?4個呢?
    小結(jié):也就是說由幾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體積就是幾,是這樣嗎?
    2、3排1層的長方體。
    再問:我們再來,1排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2排多少個?3排呢?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
    小結(jié):也就是說用每排的個數(shù)4×排數(shù)3就可以求出這個長方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是這樣嗎?(板:小正方體個數(shù)=每排的個數(shù)×排數(shù))
    3、3排2層的長方體。
    再問:這個長方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所以它的體積是多少?好我們再來,一層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2層多少個?這次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jié):也就是說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再乘層數(shù)2就可以求出這個大長方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是這樣嗎?
    4、釋疑輔墊。
    引:學貴有疑,這里有問題了,為什么前面沒有乘層數(shù)就求出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呢?(引導出前面兩個長方體的層數(shù)都是1,第一個長方體的排數(shù)是1)(板:小正方體個數(shù)=每排的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
    5、數(shù)個數(shù)驗證。
    再引:數(shù)學是嚴謹?shù)?,用每排的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求小正方體個數(shù)這個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下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課件或教具演示)結(jié)果相同嗎?說明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6、引導發(fā)現(xiàn)。
    引: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做到這里,對于長方體體積的由來你想到了什么?(注意評價
    學生回答:他說的好不好?好在哪?)引導出每排個數(shù)相當于長方體的長,排數(shù)相當于寬,層數(shù)相當于高。
    小結(jié):現(xiàn)在大家知道長方體體積為什么等于長乘寬乘高了嗎?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長方體的體積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設(shè)計意圖:借助教具、學具,通過老師的引領(lǐng),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思維情境,在頭腦中建立長主體體積由來的表象,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突破教學難點,順利地抽象出長方體體積公式。
    過渡:知道了長方體體積公式的由來,老師覺得學習還不能停止,在這里,老師還想送同學們一句名言,一起來看。
    三、操作驗證、鞏固練習。
    1、學習態(tài)度二。(出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引:也來快速地小聲讀一讀,這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一句詩,它告訴我們從書本上或從別處得來的知識,還需要我們親自動手實踐一下,才能記得牢,理解得透。
    2、拼擺計算。
    引:現(xiàn)在老師就給大家這個機會,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用計算的方法自已來算一算長方體體積是不是真的等于長×寬×高,請同學們注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來擺,注意分工協(xié)作,
    2、請?zhí)詈糜涗泦?,注意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開始。
    小結(jié):還是那句話:數(shù)學是嚴謹?shù)模ㄟ^自己來動手驗證得到的知識才是可信的。
    3、學生匯報驗證過程。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熟知的陸游詩句,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嚴謹性,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小組合作中驗證新知,再現(xiàn)長方體體積由來的過程,使學生加深“知其所以然”的理解,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操作及探究能力。
    引:現(xiàn)在長方體體積公式可以確認了嗎?它是什么?下面我們就用它來解決一道實際問題。
    4、解決問題。(出示例題)先估算體積再獨立計算。
    5、鞏固練習。
    引:為了鞏固新知,老師還準備了兩個小題,還能不能做?
    1、練一練第1題。
    直接口答列式。
    2、練一練第3題。
    先談注意問題再解答。后拓展此題的古代解法。
    3、拓展新知。
    引:這是生活中一道典型的求體積的題,實際上它的解法早在2000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我們來看一看。
    (出示:“方自乘,以高乘之既積尺”)這是2000年前我國古代一本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shù)〉的解法,和我們現(xiàn)在的解法一樣嗎?你覺得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怎么樣?
    設(shè)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學生對古代數(shù)學的了解,升華了認知。
    四、總結(jié)回顧,深化體驗。
    問: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
    總結(jié):老師也想通過這節(jié)課告訴大家,我們學習,不光要記住知識,還需要經(jīng)常問問為什么,更需要自己動手驗證新知的正確性。后,我還想送大家一句名言,一起看(出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矶耸澹o論學習還是做事,是沒有難和易之分的,只要你去學,你去做,再困難的事也會變得很容易。知難而進是我們好的學習態(tài)度。
    設(shè)計意圖:“談收獲”是對所學知識部分的整理,“談感受”是學生情感方面的升華,尤其是“名言”的總結(jié),進一步使學生對今后的生活學習有了概括性引領(lǐng)和提升。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的探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東西?(筆盒、牙膏盒)誰大誰小呢?(引出體積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個面,引出有關(guān)面積的知識。
    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guān),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有關(guān),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guān)?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與之相關(guān)的知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思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長方體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 )。
    ②、長方體長、高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 )。
    ③、長方體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體(棱長1厘米)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記錄他們的長、寬、高。
    3、觀察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guān)系,與同學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長 方 體 的 體積=(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體 的 體積=(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獨立完成課本47頁“試一試”1題。
    ①觀察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各個圖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積和高,如何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 )
    v=( ) ×( )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這個筆盒的體積有多大?分小組量一量、算一算。
    2、計算:(1)、一個長方體,長20厘米,寬12厘米,高5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正方體,棱長是6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個長方體,底面積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課堂總結(jié)評價
    1、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么?用什么辦法得出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呢?
    2、在這節(jié)課里,你表現(xiàn)怎么樣?你覺得那位同學(或哪個小組)表現(xiàn)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業(yè)
    請你設(shè)計一個體積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