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詩詞《清平樂·煙深水闊》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下面是分享的李白古詩詞《清平樂·煙深水闊》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清平樂·煙深水闊》
    唐代:李白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dá)。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譯文】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通常以李煜詞為準(zhǔn)。雙調(diào)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yuǎn)。《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BR>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苦,實(shí)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強(qiáng)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shí)赤**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dá)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huán)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保ㄌK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xiàn)。“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蔽ū烫煸七吤髟?,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皯覒摇钡胗洉円箲覒宜紤?。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俺蠲妓奇i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笔切袆?,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gòu)成此詞的特色藝術(shù)?!耙挂归L留半被”,晚上孤獨(dú)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fā)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zhuǎn)千回。
    擴(kuò)展閱讀:李白軼事典故之姓名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yǎng)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續(xù)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圣潔高雅嗎?父親靈機(jī)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復(fù)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xiàn)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復(fù)了李姓后,為后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jù)這一夢境得來的。
    唐朝長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時代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相信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xué)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fù)。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guān)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gòu)成他作品進(jìn)步內(nèi)容的思想基礎(chǔ)。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