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益智成語故事:眾怒難犯

字號:


    眾怒難犯是一個成語,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出自《左傳·襄公十年》。以下“幼兒益智成語故事:眾怒難犯”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眾怒難犯
    春秋時期,鄭國掌握朝政大權的是子駟。大夫尉止與子駟有矛盾。后來,尉止一伙人發(fā)動叛亂,他們打進宮內,殺死了子駟等人,并將鄭簡公劫持到北宮。公子子孔因為事先聽到風聲,所以提前作了準備。他與子產一起平定了叛亂,殺死尉止等叛亂分子。
    公子子孔乘機接管了鄭國朝政。他為了保持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給官員們定下了許多規(guī)矩,他制作盟書,規(guī)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從他的命令。他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反對,子孔打算把不服從他的人全部殺掉。
    這時,有遠見的子產趕來制止他,勸他燒掉那些盟書。子孔不同意,說:“如果沒有規(guī)矩,那國家不是要亂了嗎?”
    子產說:“眾人的憤怒不可冒犯,專權的愿望難于成功,把這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這是危險的辦法,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伙兒。這樣,您得到了需要的東西,大伙兒也能夠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嗎?要知道,專權的愿望是不能成功的,如果偏要觸犯大家,那只能引起災禍。”
    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勸告,當眾燒掉了盟書,官員的情緒才漸漸安定下來。
    出處譯文
    眾人的憤怒不可冒犯,專權的愿望難于成功,把這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這是危險的辦法。
    詞語解釋
    【解釋】犯:觸犯、冒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出處】《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BR>    【示例】你們來意甚善,只是~,趕快去吧。(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
    【近義詞】眾怒難任
    【用法】作賓語、定語;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