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原文翻譯

字號: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下面是分享的《中庸》: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原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第十一章【原文】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埂妇幼竦蓝?,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埂妇右篮踔杏?。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BR>    【解釋翻譯】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
    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BR>    【注釋】
    (1)素:據(jù)《漢書》,應為“索”。隱:隱僻。怪:怪異。
    (2)述:記述。
    (3)已:止,停止。
    (4)見知:被知。見,被。
    第十二章【原文】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寡云渖舷虏煲?。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解釋翻譯】
    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們仍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
    《詩經(jīng)》說:“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边@是說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開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深境界卻昭著于整個天地。
    【注釋】
    (1)費:廣大。隱:精微。
    (2)夫婦:匹夫匹婦,指普通男女。
    (3)與:動詞,參與。
    (4)破:分開。
    (5)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引自《詩經(jīng)·大雅·旱麓》。鳶,老鷹。戾,到達。
    (6)察:昭著,明顯。
    (7)造端:開始。
    第十三章【原文】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BR>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粓?zhí)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BR>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BR>    【解釋翻譯】
    孔子說:“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BR>    “《詩經(jīng)》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握著斧柄砍削斧柄,應該說不會有什么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fā)現(xiàn)差異很大。所以,君子總是根據(jù)不同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BR>    “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么會不忠厚誠實呢?…”
    【注釋】
    (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引自《詩經(jīng)·豳風·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斧柄。則,法則,這里指斧柄的式樣。
    (2)睨:斜視。
    (3)違道:離道。違,離。
    (4)庸:平常。
    (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誠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