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急救常識手冊

字號:

面對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學會和掌握常見的自然災害自救的基本常識,提高應變能力。一起來看看防災急救小知識吧。以下內容是教育頻道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容。
    一、洪澇災害自救   洪澇災害通常發(fā)生在5至10月份,由于連續(xù)暴雨,在短期內造成水位迅速上漲,建筑物被淹,房屋或墻體倒塌。暴雨來臨時,又往往夾著雷、龍卷風等,因此一旦發(fā)生洪澇災害,容易發(fā)生塌方、溺水、雷傷、觸電、毒蛇咬傷、毒蟲咬蜇傷、外傷等。   
    在遇洪水時,首先應該迅速登上山岡、牢固的高層建筑避險,而后要與救援部門取得聯(lián)系。同時,注意收集各種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為逃離險境的好工具。洪水中必須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轉移。   
    在城市應向高層建筑平坦樓頂?shù)忍庌D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在山區(qū),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fā)山洪、山體滑坡、滾石和泥石流。一旦山洪暴發(fā)時,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周邊環(huán)境,盡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不要沿著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千萬不要涉水過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二、雷電的自救   雷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因雷電而造成建筑物、發(fā)電、通訊和影視設備的破壞,因雷電而引起火災,斃傷人、畜的事件發(fā)生。因此,了解雷電的規(guī)律,掌握正確的預防措施和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春夏多雨季節(jié)時,時常有雷雨天氣,所以應小心防范,減少危險。一般說來,地面導電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體等,都易遭受雷擊。   
    雷電傷人是經常發(fā)生的,如不躲避或避雷措施不當就會遭受很大威脅。在雷電交加時,感到皮膚刺痛或頭發(fā)豎起,是雷電將至的先兆,應立即躲避。   
    雷電期間,在室內時,應把電視的戶外天線插頭和電源插頭拔掉,盡量暫時不用電器,盡可能遠離電燈、電線、電話線等引入線,以防止這些線路和設備對人體的二次放電。不要打電話;不要靠近窗口,在沒有裝避雷裝置的建筑內則要避開鋼柱、自來水管和暖氣管道,以防雷電電流經它們竄入人體。此外,室內如人員較多,相互間應相隔幾米為好。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   
    在室外時,要遠離樹木、樓房等高大物體;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的物體,應該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勢,注意雙腳并攏。雙手合攏切勿放在地面上。千萬不可躺下,這時雖然高度降低了,卻增大了“跨步電壓”的危險。水能導電,所以潮濕的物體并不絕緣。不要穿潮濕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要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趕路時,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點;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在肩上。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發(fā)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縮小暴露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