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下面是分享的古代寓言故事文字版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倒屣相迎的故事】
王粲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他小的時候,記憶力非常好,能過目成誦。
有一次,他在路邊看人下棋,棋局被人一不小心弄亂了,王粲就幫他們把棋局重新擺好,棋局和剛才一模一樣。
當王粲來到長安時,前去拜訪當時的文壇泰斗蔡邕。蔡邕才學高深,地位顯赫,他家里常常高朋滿座,賓客盈門。蔡邕非常愛惜人才,他早就聽說過王粲的名聲,十分欣賞他的文采。
這天,蔡邕正在家中大宴賓客,聽說王粲來訪,非常高興,急忙親自出去迎接。由于太著急,蔡邕竟然把鞋子都穿反了。賓客們見蔡邕如此恭敬,認為來客肯定是個了不起的長者。但等蔡邕拉著王粲的手進入大廳時,客人們都吃了一驚,讓蔡邕跑出去親自迎接的,竟然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蔡邕拉著王粲的手,讓他坐在自己身邊。蔡邕對賓客們說:“他就是王粲,才華出眾。老夫不如他?。 ?BR> 【說明】在這則寓言中,蔡邕以如此恭敬的態(tài)度迎接一個才華出眾的少年,反映了他愛惜人才的品質。如果天下人都能做到這樣,那么必定會人才輩出、薪火相傳。
【道聽途說的故事】
宋國有戶人家姓丁,他們家離水井非常遠,每天吃水澆地,總要派一個人專門去打水。后來,這戶人家自己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就用不著派人去外面打水了。因此,丁家的人告訴鄰居說:“我們家新挖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呢。”
這句話被人們傳來傳去,變成了:“丁家在院子里挖井,挖出一個人來呢!”
后來這句話傳到了宋國國君那里。他覺得這事非常奇怪,就派人到丁家問個明白。
丁家人回答說:“我們說的是家里挖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力,并沒有說在井里挖出一個人來??!”
【說明】這則寓言說明,有些話在眾口相傳的過程中,會被不斷修改加工,以致出現(xiàn)不真實的情況,所以聽信傳聞時要慎重啊。
【呆若木雞的故事】
周宣王喜歡斗雞,他讓紀渻子為自己馴養(yǎng)斗雞。
十天后,周宣王問紀渻子雞馴好了沒有。紀渻子回答:“還沒有。這只雞模樣盛氣凌人,心浮氣躁。”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雞馴好了沒有,紀渻子回答:“還沒有。這只雞聽見別的雞的啼聲就大叫,看見別的雞的影子就亂跳?!?BR> 再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紀渻子雞馴好了沒有。紀渻子回答說:“還不行,這只雞仍然過于敏感,不夠沉穩(wěn)?!敝苄趼犝f雞還沒有馴好,就有點不高興了。
就這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一次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差不多了。即使別的雞打鳴,它也不會有反應了,看上去像只木頭雞,呆呆的?,F(xiàn)在,它的品行可以說是很完備了。別的雞看到它掉頭就跑了,沒有敢于應戰(zhàn)的?!?BR> 周宣王聽了很高興,就用這只馴好的雞和別的雞斗。這只雞看似反應很慢,動作遲鈍,但其實它已經具備了戰(zhàn)勝對手的一切條件,它的呆正是沉著應戰(zhàn)的表現(xiàn)啊。
【說明】在這則寓言中,紀渻子馴養(yǎng)的雞由爭強好勝變得沉著冷靜,能夠以靜制動地應對對手,這正是它比對手高明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