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可以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jù),利用案例分析的結果與家長溝通,教師的敘述不再空洞;家長也因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而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并與教師合作共同建構課程。今天為您帶來了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及反思【三篇】,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篇一】
案例背景:
《狐貍爸爸鴨兒子》故事情節(jié)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故事畫面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是一本非常適合大班孩子閱讀的優(yōu)秀繪本。故事講述的是:一天,一只狐貍揀到一個鴨蛋,它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斗爭中,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狐貍的心情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可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貍爸爸,并給了小鴨無盡的愛。整個作品體現(xiàn)了融融的親情,充滿幸福之感。
案例描述:
一、激趣引發(fā)。
1、認識狐貍,了解故事的起因。(多媒體演示)狐貍來到充滿愛的森林。
2、提問:狐貍到森林里來干什么呢?(幼兒大膽猜測)
二、閱讀分享
(一)了解狐貍找到鴨蛋后的心情。
1、狐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鴨蛋,這時狐貍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猜一猜狐貍在想什么?
2、你覺得狐貍是想吃鴨蛋呢,還是把蛋孵出來吃鴨肉呢?為什么?
3、我們一起來看,狐貍是怎么做的?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大吃一頓,孵蛋,這個主意真好。(二)了解狐貍爸爸孵化鴨兒子的經(jīng)歷。
1、那看看狐貍是怎么孵蛋的呢?
2、看看狐貍的表情,猜猜它在想什么?
(三)感受鴨寶寶出殼后狐貍心情的變化。
1、在孵蛋的這段日子里狐貍過的好嗎?但是又過了幾天,讓狐貍高興的事情發(fā)生了,你猜是什么?
2、鴨子孵出來了,狐貍在想什么/
3、聽到小鴨子在叫爸爸,狐貍的心情是怎樣的?
4、你覺得狐貍后有沒有吃掉小鴨子,為什么?
(四)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1、狐貍爸爸是怎樣照顧鴨兒子的?
2、狐貍想:“少了頓大餐,多了一個兒子,我這只聰明的狐貍怎么干了件糊涂事呢?”你覺得他糊涂嗎?為什么?
三、情感遷移
1、閱讀書名。你喜歡故事中的狐貍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狐貍爸爸付出了無私的愛換來了可愛的鴨兒子,因為他們心中有愛,所以過上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
3、提問:那小朋友有沒有收到過愛呢?誰愛你們?案例分析:
《綱要》將“早期閱讀”納入語言教育,指出:利用圖書、繪本等多種形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前閱讀技能。李老師通過繪本閱讀,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閱讀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本次教學活動時,李老師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借助放大的繪本圖片,讓孩子自由猜測講述狐貍接下來會干什么?是怎樣照顧小鴨子的?讓他們再看看,猜猜,說說,體驗中欣賞、理解、感受圖畫書的情節(jié),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同時激發(fā)出閱讀繪本的興趣,和感受閱讀繪本的樂趣。
反思:
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個感人且有趣的故事:饑餓的狐貍找到一只鴨蛋后,“想吃鴨蛋,還是吃肥嘟嘟的小鴨子?”的想法和欲望一直左右著他。經(jīng)過了一番思想斗爭后,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它要等待并幫助鴨蛋慢慢地變?yōu)橐恢环市▲?。狐貍每天忍著饑餓地孵蛋,狐貍爸爸的付出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然而,后蛋孵出來了,狐貍卻放棄了吃小鴨子的念頭,成為了小鴨真正的狐貍爸爸。故事充滿愛意、情節(jié)又跌蕩起伏,它隨著狐貍人性的蛻變,由狡猾變善良,讀者的情緒也隨著起伏和變化。我們和孩子一起走入繪本時,我們的情緒起伏著,又一起經(jīng)歷了情感的洗禮。
首先,封面題目導入,產(chǎn)生故事疑惑。故事封面上毛茸茸的狐貍,鼻子上頂著一只有裂縫的蛋,眼珠子滴溜溜地轉,嘴巴驚愕地張開,樣子十分可愛。
其次,觀察畫面細節(jié),感受孵蛋辛苦。他們從圖中“﹋”線發(fā)現(xiàn)狐貍全身都在發(fā)抖,腿都酸了。
后,感悟愛的真諦,分享愛的喜悅。后蛋孵出來了,肥嘟嘟的鴨子終于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因為小鴨子竟然叫它爸爸。而后兩張畫面:“狐貍還和小鴨躺在一起,用樹葉蓋住小鴨子,滿臉是父親般寵愛的表情”;“不會游泳的狐貍用繩子綁著自己,手拿樹葉,陪小鴨子游泳,他們還張嘴大笑?!闭媸腔鼧O了!也許就像書上所說:這是“孵”出來的友誼和愛;爸爸、媽媽看了會流淚--只有他們知道,付出本身即是快樂,這點只有做父母對孩子才能無怨無悔地做到!然而我們的孩子看了也不只是會咯咯地笑,因為他們從狐貍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感受到了愛的真諦。使幼兒學會了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篇二】
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閱讀是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孩子喜歡閱讀勝過純粹的學校教育,勝過一臺計算機,勝過高級的大學文憑。人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新《綱要》也指出“教學活動應服務于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的主導性課題是《新埭幼兒園鄉(xiāng)土化教育實踐研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要時時處處將幼兒現(xiàn)實生活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的滲透生活教育。
案例背景:
早期閱讀活動《我的幸運一天》為是充滿戲劇性和趣味性的大班繪本,繪本的封面讓幼兒直接了當?shù)闹纼蓚€主角,而繪本正文則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tài)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了,給幼兒想象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所以,能很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也正符合《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所要求的: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其次,從內(nèi)容來看,繪本生動幽默地描述了一只小豬臨危不懼,運用自己的智慧“狐”口脫險的過程。這對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突發(fā)事件也能沉著冷靜對待,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同時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符合《綱要》中“服務于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教學活動設計及分析: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jù)本教材內(nèi)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貫徹《綱要》精神,對本次活動從知識經(jīng)驗、技能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確立了以下目標: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2、通過閱讀,了解小豬從不幸變?yōu)樾疫\的故事發(fā)展過程,感受智慧的力量3、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在這三方面的目標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其中,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2作為活動的難點。教學準備主要是《我的幸運一天》課件PPT。想通過PPT繪本閱讀,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上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生活理念,學習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
分析:
整個活動的目標涉及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情緒體驗、情感發(fā)展、認知經(jīng)驗的積累等多個方面,同時又蘊含著幼兒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要求,能從多個方面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同時也使幼兒掌握一些生活能力。
教學過程的反思分析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本次活動完全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幼兒的感受和體驗,讓幼兒邊閱讀邊思考邊大膽表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貼合孩子的興趣。我著重分三步:一是幫助幼兒了解文本內(nèi)容;二是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講述故事內(nèi)容;三是促進幼兒理解“幸運”的改變,感受智慧的力量,從而提高幼兒冷靜面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整個過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深入,并抓住細節(jié),引導、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調動每個孩子思維的積極性,讓幼兒在閱讀中,不僅獲得豐富而生動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且在不覺提高幼兒安全意識,在閱讀中獲得了新的發(fā)展!這就是說在生活中追隨教育,在教育中學習生活。
分析:
(一)猜測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這句話適用于我的教學活動。對組織活動來說,一個好的開始部分,一個有創(chuàng)意、新穎的導入,能大大地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以“懸念”來導入的形式。以猜測有一只狐貍餓了三天三夜,肚子正在咕咕叫,它呀遇到了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是件什么事情呢?引發(fā)幼兒進入活動,并且在這里讓幼兒理解詞語“幸運”?;钴S幼兒思維。初步理解幸運,把中心知識點提上來解決掉,引導全體幼兒一起來理解,為接下來閱讀做好鋪墊。
(二)師生共讀,理解繪本內(nèi)容含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與幼兒一同閱讀。以適時的提問、點拔貫穿其中,幷遵循著學與思相結合的規(guī)律,采用“聽中帶思,閱前必思,說前得思”的閱讀訓練策略,采取設疑的方法,幫助幼兒逐步學會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的能力和求異、求新的思維,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身及實際生活理解閱讀內(nèi)容。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圖片引起思維的想象、推理,帶著的疑問去觀察、查詢畫面提供的故事情節(jié)。當幼兒初步看懂畫面后,再通過問題引導幼兒思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交流討論,使幼兒從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讓幼兒在閱讀活動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思維由發(fā)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發(fā)散,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不僅語言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擴散。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創(chuàng)造幼兒說的空間,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幼兒思維、閱讀等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活動我都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給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講述空間,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三)、抓住細節(jié),感悟生活經(jīng)驗。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活動第二部分,我抓住--狐貍給小豬洗澡、狐貍給小豬做午餐和狐貍給小豬按摩這些環(huán)節(jié),設計符合幼兒求知特點的問題:狐貍在干什么?小豬說了什么,狐貍居然給小豬洗澡?小豬感覺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狐貍感覺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幫助幼兒更加了解角色的心理和畫面的內(nèi)容。它也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也滲透了生活教育,讓幼兒知道在生活中碰到困難和危險,也要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來克服困難。
【篇三】
一、案例背景:
音樂活動《雨點沙沙》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是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2/4拍,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同時歌曲也表達了幼兒對小雨的喜愛。選擇這個活動的目的就在于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挖掘幼兒的藝術潛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
二、教學活動設計及分析:
我開展的這一個《雨點沙沙》音樂活動的教學目標1、是指導幼兒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與內(nèi)容;2、通過律動以及舞蹈表演等形式進一步讓幼兒意會歌曲的內(nèi)涵、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教學重點:用天真活潑的語氣唱歌,富有表現(xiàn)力來表演歌曲,并且能用創(chuàng)編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教學難點:學習、鞏固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教學準備主要是讓幼兒初步學會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分析:
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對藝術的敏感和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通過重點、難點的確定,可以使活動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學的準備就是讓幼兒掌握幾種舞蹈的基本語匯和律動的組合形式,為積極參與韻律活動打好基礎。
三、教學過程與分析反思
1、活動開始是發(fā)聲練習《下雨了》。內(nèi)容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資料手冊--音樂160頁。發(fā)聲練習以師幼問答的形式進行,音域寬度從C調--D調,配合歌曲的音調D調,讓幼兒在唱歌前先拓寬音域范圍。
分析:
運用《下雨了》發(fā)聲練習,拓寬幼兒的音域范圍。同時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創(chuàng)設美好的音樂環(huán)境,讓幼兒用形象的歌聲把景物具體描繪出來,初步獲得生動鮮明的雨的形象感受,讓幼兒提前進入活動情景,為幼兒作好情感鋪墊。
2、第二部分聽聽唱唱。完整欣賞歌曲讓幼兒說說這段音樂給你的感覺怎樣?幼:音樂旋律輕松、活潑,節(jié)奏較歡快。再聽音樂讓幼兒拍旋律節(jié)奏,然后教師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完整地唱,讓幼兒了解這首歌曲有幾段?唱了些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拍手一遍,聽教師唱一遍,三遍下來幼兒已對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幼兒學唱兩遍,基本學會唱歌曲。再循序漸進讓幼兒聽歌聲展開想象,欣賞教師變速唱--教師從快到慢地唱,或由快到慢的唱,這時候教師提出了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老師變速唱好象在告訴我們什么?幼:這里的好象就是告訴我們雨越下越大,小朋友在雨中玩的越高興;幼:好象在告訴我們雨越下越小,小朋友撐著小雨傘回家了……以此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增強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分析: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教師一定要讓孩子從聽覺入手,讓孩子多聽,自己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充分想象音樂,并熟悉歌曲的旋律與內(nèi)容,發(fā)展幼兒對藝術的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先聽后學唱的方法,先讓幼兒聽三遍,激發(fā)幼兒對歌曲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好的老師,它會像催化劑一樣,激發(fā)幼兒不斷去實踐,去探索。對幼兒來說,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學唱二遍,基本學會唱歌曲,讓幼兒在唱唱中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教育的要點。而后我在活動中又采用變速唱讓幼兒根據(jù)教師的唱充分展開想象,讓幼兒對歌曲有自己的想法,主動學習,因為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不等于灌輸與強迫訓練,要讓幼兒積極參與,有助于幼兒在唱歌時能融入自己的想象,對歌曲的內(nèi)涵有更深的理解。
3、第三部分的唱唱跳跳中,我讓幼兒配上音樂,想象怎樣表演在雨中的動作?幼兒充分展開想象自由表現(xiàn),許多幼兒都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動作--有的幼兒用手搖搖;有的幼兒把手指從上往下?lián)u動;有的幼兒邊搖手邊轉動身體等等……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引導、示范。這里我重點讓幼兒再學習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鞏固對幼兒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的了解,為幼兒的表演做好鋪墊。
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給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藝術表現(xiàn)環(huán)境,使幼兒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藝術欲望和動機出現(xiàn)更多的閃光點。因此在這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我運用情感教育法,指導幼兒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讓幼兒在生動有趣,自由探究、自主表現(xiàn)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嘗試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帶來的快樂。這樣,教師不再是設計者和指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支持者,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在快樂的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在活動過程得到藝術的熏陶。同時不同的幼兒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非常關注這一點,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動作,體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聽音樂完整表演,引導幼兒表現(xiàn)出和小雨做游戲的感覺。這里我充分讓幼兒有自主權,配上音樂,讓幼兒想象表演在雨中的動作,自由表現(xiàn)雨中的動作。由于有了前面的活動的鋪墊,幼兒掌握的很好。分析:
幼兒藝術教育是一種操作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手、眼、腦協(xié)調活動的操作教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適當引導、示范,讓幼兒意會歌曲的內(nèi)涵,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捕捉孩子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閃光點”,給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想象、主動選擇的空間,使幼兒自主式的音樂表現(xiàn)活動變?yōu)橐环N體驗的快樂活動。通過幼兒的參與,使之得到情感體驗,使肢體語言激活幼兒學習的巨大推動力,達到佳教學效果,目標達成度高。
5、延伸活動中我讓幼兒把好聽的歌、好看的舞蹈表演給其他班的小朋友看,讓幼兒充分享受活動過程的樂趣。
分析:
表演是幼兒喜歡的一種藝術方式,能有效激起幼兒良好的情緒,使之積極投入到活動中,能夠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大家,一起體驗、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變得人人愛音樂,人人充滿了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從而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
一個活潑、快樂的音樂活動,必然會豐富幼兒感情,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育中,我們進行的不再是單純的音樂課程教學,而是對人的培養(yǎng);音樂教育不是音樂表演,不再追求技巧嫻熟、表現(xiàn)完美,而是創(chuàng)造機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親身參與、充分表現(xiàn);音樂教育不僅僅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和發(fā)現(xiàn),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fā)展??傊覀冎挥性谝魳方虒W中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chǎn)生愉快的心情,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才能讓幼兒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
【篇一】
案例背景:
《狐貍爸爸鴨兒子》故事情節(jié)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故事畫面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是一本非常適合大班孩子閱讀的優(yōu)秀繪本。故事講述的是:一天,一只狐貍揀到一個鴨蛋,它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斗爭中,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狐貍的心情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可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貍爸爸,并給了小鴨無盡的愛。整個作品體現(xiàn)了融融的親情,充滿幸福之感。
案例描述:
一、激趣引發(fā)。
1、認識狐貍,了解故事的起因。(多媒體演示)狐貍來到充滿愛的森林。
2、提問:狐貍到森林里來干什么呢?(幼兒大膽猜測)
二、閱讀分享
(一)了解狐貍找到鴨蛋后的心情。
1、狐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鴨蛋,這時狐貍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猜一猜狐貍在想什么?
2、你覺得狐貍是想吃鴨蛋呢,還是把蛋孵出來吃鴨肉呢?為什么?
3、我們一起來看,狐貍是怎么做的?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大吃一頓,孵蛋,這個主意真好。(二)了解狐貍爸爸孵化鴨兒子的經(jīng)歷。
1、那看看狐貍是怎么孵蛋的呢?
2、看看狐貍的表情,猜猜它在想什么?
(三)感受鴨寶寶出殼后狐貍心情的變化。
1、在孵蛋的這段日子里狐貍過的好嗎?但是又過了幾天,讓狐貍高興的事情發(fā)生了,你猜是什么?
2、鴨子孵出來了,狐貍在想什么/
3、聽到小鴨子在叫爸爸,狐貍的心情是怎樣的?
4、你覺得狐貍后有沒有吃掉小鴨子,為什么?
(四)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1、狐貍爸爸是怎樣照顧鴨兒子的?
2、狐貍想:“少了頓大餐,多了一個兒子,我這只聰明的狐貍怎么干了件糊涂事呢?”你覺得他糊涂嗎?為什么?
三、情感遷移
1、閱讀書名。你喜歡故事中的狐貍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狐貍爸爸付出了無私的愛換來了可愛的鴨兒子,因為他們心中有愛,所以過上了幸福而快樂的生活。
3、提問:那小朋友有沒有收到過愛呢?誰愛你們?案例分析:
《綱要》將“早期閱讀”納入語言教育,指出:利用圖書、繪本等多種形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前閱讀技能。李老師通過繪本閱讀,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閱讀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本次教學活動時,李老師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借助放大的繪本圖片,讓孩子自由猜測講述狐貍接下來會干什么?是怎樣照顧小鴨子的?讓他們再看看,猜猜,說說,體驗中欣賞、理解、感受圖畫書的情節(jié),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同時激發(fā)出閱讀繪本的興趣,和感受閱讀繪本的樂趣。
反思:
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個感人且有趣的故事:饑餓的狐貍找到一只鴨蛋后,“想吃鴨蛋,還是吃肥嘟嘟的小鴨子?”的想法和欲望一直左右著他。經(jīng)過了一番思想斗爭后,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它要等待并幫助鴨蛋慢慢地變?yōu)橐恢环市▲?。狐貍每天忍著饑餓地孵蛋,狐貍爸爸的付出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然而,后蛋孵出來了,狐貍卻放棄了吃小鴨子的念頭,成為了小鴨真正的狐貍爸爸。故事充滿愛意、情節(jié)又跌蕩起伏,它隨著狐貍人性的蛻變,由狡猾變善良,讀者的情緒也隨著起伏和變化。我們和孩子一起走入繪本時,我們的情緒起伏著,又一起經(jīng)歷了情感的洗禮。
首先,封面題目導入,產(chǎn)生故事疑惑。故事封面上毛茸茸的狐貍,鼻子上頂著一只有裂縫的蛋,眼珠子滴溜溜地轉,嘴巴驚愕地張開,樣子十分可愛。
其次,觀察畫面細節(jié),感受孵蛋辛苦。他們從圖中“﹋”線發(fā)現(xiàn)狐貍全身都在發(fā)抖,腿都酸了。
后,感悟愛的真諦,分享愛的喜悅。后蛋孵出來了,肥嘟嘟的鴨子終于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因為小鴨子竟然叫它爸爸。而后兩張畫面:“狐貍還和小鴨躺在一起,用樹葉蓋住小鴨子,滿臉是父親般寵愛的表情”;“不會游泳的狐貍用繩子綁著自己,手拿樹葉,陪小鴨子游泳,他們還張嘴大笑?!闭媸腔鼧O了!也許就像書上所說:這是“孵”出來的友誼和愛;爸爸、媽媽看了會流淚--只有他們知道,付出本身即是快樂,這點只有做父母對孩子才能無怨無悔地做到!然而我們的孩子看了也不只是會咯咯地笑,因為他們從狐貍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感受到了愛的真諦。使幼兒學會了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篇二】
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閱讀是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孩子喜歡閱讀勝過純粹的學校教育,勝過一臺計算機,勝過高級的大學文憑。人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新《綱要》也指出“教學活動應服務于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的主導性課題是《新埭幼兒園鄉(xiāng)土化教育實踐研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要時時處處將幼兒現(xiàn)實生活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的滲透生活教育。
案例背景:
早期閱讀活動《我的幸運一天》為是充滿戲劇性和趣味性的大班繪本,繪本的封面讓幼兒直接了當?shù)闹纼蓚€主角,而繪本正文則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tài)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了,給幼兒想象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所以,能很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也正符合《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所要求的: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其次,從內(nèi)容來看,繪本生動幽默地描述了一只小豬臨危不懼,運用自己的智慧“狐”口脫險的過程。這對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突發(fā)事件也能沉著冷靜對待,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同時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符合《綱要》中“服務于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教學活動設計及分析: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jù)本教材內(nèi)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貫徹《綱要》精神,對本次活動從知識經(jīng)驗、技能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確立了以下目標: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2、通過閱讀,了解小豬從不幸變?yōu)樾疫\的故事發(fā)展過程,感受智慧的力量3、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在這三方面的目標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其中,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2作為活動的難點。教學準備主要是《我的幸運一天》課件PPT。想通過PPT繪本閱讀,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上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生活理念,學習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
分析:
整個活動的目標涉及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情緒體驗、情感發(fā)展、認知經(jīng)驗的積累等多個方面,同時又蘊含著幼兒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要求,能從多個方面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同時也使幼兒掌握一些生活能力。
教學過程的反思分析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本次活動完全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幼兒的感受和體驗,讓幼兒邊閱讀邊思考邊大膽表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貼合孩子的興趣。我著重分三步:一是幫助幼兒了解文本內(nèi)容;二是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講述故事內(nèi)容;三是促進幼兒理解“幸運”的改變,感受智慧的力量,從而提高幼兒冷靜面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整個過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深入,并抓住細節(jié),引導、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調動每個孩子思維的積極性,讓幼兒在閱讀中,不僅獲得豐富而生動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且在不覺提高幼兒安全意識,在閱讀中獲得了新的發(fā)展!這就是說在生活中追隨教育,在教育中學習生活。
分析:
(一)猜測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這句話適用于我的教學活動。對組織活動來說,一個好的開始部分,一個有創(chuàng)意、新穎的導入,能大大地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以“懸念”來導入的形式。以猜測有一只狐貍餓了三天三夜,肚子正在咕咕叫,它呀遇到了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是件什么事情呢?引發(fā)幼兒進入活動,并且在這里讓幼兒理解詞語“幸運”?;钴S幼兒思維。初步理解幸運,把中心知識點提上來解決掉,引導全體幼兒一起來理解,為接下來閱讀做好鋪墊。
(二)師生共讀,理解繪本內(nèi)容含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與幼兒一同閱讀。以適時的提問、點拔貫穿其中,幷遵循著學與思相結合的規(guī)律,采用“聽中帶思,閱前必思,說前得思”的閱讀訓練策略,采取設疑的方法,幫助幼兒逐步學會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的能力和求異、求新的思維,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身及實際生活理解閱讀內(nèi)容。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圖片引起思維的想象、推理,帶著的疑問去觀察、查詢畫面提供的故事情節(jié)。當幼兒初步看懂畫面后,再通過問題引導幼兒思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交流討論,使幼兒從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讓幼兒在閱讀活動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思維由發(fā)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發(fā)散,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不僅語言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擴散。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創(chuàng)造幼兒說的空間,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幼兒思維、閱讀等方面的能力。在整個活動我都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給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講述空間,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三)、抓住細節(jié),感悟生活經(jīng)驗。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活動第二部分,我抓住--狐貍給小豬洗澡、狐貍給小豬做午餐和狐貍給小豬按摩這些環(huán)節(jié),設計符合幼兒求知特點的問題:狐貍在干什么?小豬說了什么,狐貍居然給小豬洗澡?小豬感覺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狐貍感覺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幫助幼兒更加了解角色的心理和畫面的內(nèi)容。它也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也滲透了生活教育,讓幼兒知道在生活中碰到困難和危險,也要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來克服困難。
【篇三】
一、案例背景:
音樂活動《雨點沙沙》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是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2/4拍,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同時歌曲也表達了幼兒對小雨的喜愛。選擇這個活動的目的就在于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挖掘幼兒的藝術潛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
二、教學活動設計及分析:
我開展的這一個《雨點沙沙》音樂活動的教學目標1、是指導幼兒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與內(nèi)容;2、通過律動以及舞蹈表演等形式進一步讓幼兒意會歌曲的內(nèi)涵、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教學重點:用天真活潑的語氣唱歌,富有表現(xiàn)力來表演歌曲,并且能用創(chuàng)編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教學難點:學習、鞏固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教學準備主要是讓幼兒初步學會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分析:
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對藝術的敏感和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通過重點、難點的確定,可以使活動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學的準備就是讓幼兒掌握幾種舞蹈的基本語匯和律動的組合形式,為積極參與韻律活動打好基礎。
三、教學過程與分析反思
1、活動開始是發(fā)聲練習《下雨了》。內(nèi)容選自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資料手冊--音樂160頁。發(fā)聲練習以師幼問答的形式進行,音域寬度從C調--D調,配合歌曲的音調D調,讓幼兒在唱歌前先拓寬音域范圍。
分析:
運用《下雨了》發(fā)聲練習,拓寬幼兒的音域范圍。同時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創(chuàng)設美好的音樂環(huán)境,讓幼兒用形象的歌聲把景物具體描繪出來,初步獲得生動鮮明的雨的形象感受,讓幼兒提前進入活動情景,為幼兒作好情感鋪墊。
2、第二部分聽聽唱唱。完整欣賞歌曲讓幼兒說說這段音樂給你的感覺怎樣?幼:音樂旋律輕松、活潑,節(jié)奏較歡快。再聽音樂讓幼兒拍旋律節(jié)奏,然后教師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完整地唱,讓幼兒了解這首歌曲有幾段?唱了些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拍手一遍,聽教師唱一遍,三遍下來幼兒已對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幼兒學唱兩遍,基本學會唱歌曲。再循序漸進讓幼兒聽歌聲展開想象,欣賞教師變速唱--教師從快到慢地唱,或由快到慢的唱,這時候教師提出了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老師變速唱好象在告訴我們什么?幼:這里的好象就是告訴我們雨越下越大,小朋友在雨中玩的越高興;幼:好象在告訴我們雨越下越小,小朋友撐著小雨傘回家了……以此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增強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分析: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教師一定要讓孩子從聽覺入手,讓孩子多聽,自己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充分想象音樂,并熟悉歌曲的旋律與內(nèi)容,發(fā)展幼兒對藝術的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先聽后學唱的方法,先讓幼兒聽三遍,激發(fā)幼兒對歌曲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好的老師,它會像催化劑一樣,激發(fā)幼兒不斷去實踐,去探索。對幼兒來說,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學唱二遍,基本學會唱歌曲,讓幼兒在唱唱中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教育的要點。而后我在活動中又采用變速唱讓幼兒根據(jù)教師的唱充分展開想象,讓幼兒對歌曲有自己的想法,主動學習,因為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不等于灌輸與強迫訓練,要讓幼兒積極參與,有助于幼兒在唱歌時能融入自己的想象,對歌曲的內(nèi)涵有更深的理解。
3、第三部分的唱唱跳跳中,我讓幼兒配上音樂,想象怎樣表演在雨中的動作?幼兒充分展開想象自由表現(xiàn),許多幼兒都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動作--有的幼兒用手搖搖;有的幼兒把手指從上往下?lián)u動;有的幼兒邊搖手邊轉動身體等等……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引導、示范。這里我重點讓幼兒再學習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鞏固對幼兒向左、右碎步移重心的動作的了解,為幼兒的表演做好鋪墊。
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給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藝術表現(xiàn)環(huán)境,使幼兒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藝術欲望和動機出現(xiàn)更多的閃光點。因此在這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我運用情感教育法,指導幼兒用親切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讓幼兒在生動有趣,自由探究、自主表現(xiàn)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嘗試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帶來的快樂。這樣,教師不再是設計者和指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支持者,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在快樂的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在活動過程得到藝術的熏陶。同時不同的幼兒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非常關注這一點,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動作,體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聽音樂完整表演,引導幼兒表現(xiàn)出和小雨做游戲的感覺。這里我充分讓幼兒有自主權,配上音樂,讓幼兒想象表演在雨中的動作,自由表現(xiàn)雨中的動作。由于有了前面的活動的鋪墊,幼兒掌握的很好。分析:
幼兒藝術教育是一種操作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手、眼、腦協(xié)調活動的操作教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適當引導、示范,讓幼兒意會歌曲的內(nèi)涵,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捕捉孩子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閃光點”,給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想象、主動選擇的空間,使幼兒自主式的音樂表現(xiàn)活動變?yōu)橐环N體驗的快樂活動。通過幼兒的參與,使之得到情感體驗,使肢體語言激活幼兒學習的巨大推動力,達到佳教學效果,目標達成度高。
5、延伸活動中我讓幼兒把好聽的歌、好看的舞蹈表演給其他班的小朋友看,讓幼兒充分享受活動過程的樂趣。
分析:
表演是幼兒喜歡的一種藝術方式,能有效激起幼兒良好的情緒,使之積極投入到活動中,能夠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大家,一起體驗、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變得人人愛音樂,人人充滿了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從而增強幼兒的表現(xiàn)力。
一個活潑、快樂的音樂活動,必然會豐富幼兒感情,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育中,我們進行的不再是單純的音樂課程教學,而是對人的培養(yǎng);音樂教育不是音樂表演,不再追求技巧嫻熟、表現(xiàn)完美,而是創(chuàng)造機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親身參與、充分表現(xiàn);音樂教育不僅僅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和發(fā)現(xiàn),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fā)展??傊覀冎挥性谝魳方虒W中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chǎn)生愉快的心情,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才能讓幼兒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