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前成語故事大全

字號:

簡短的成語故事,簡單而不簡約,簡短更顯精致,簡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學習簡短的成語故事,讓學識變得更加豐富!下面是分享的兒童睡前成語故事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睡前成語故事篇一:一鳴驚人】
    戰(zhàn)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guī)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知道這是甚么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說:“這只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沖,一鳴叫聲驚人?!?BR>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后來其它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睡前成語故事篇二: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班門弄斧即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shù)。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xiàn)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lǐng)。
    【睡前成語故事篇三: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潁川長社人,為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潁川陽翟人,也是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敝洹S谑呛笫廊艘娪腥藶檎埶囱龅娜顺鰜韼椭约鹤鍪?,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