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肯定不是臨場訓練出來的,而是平時修煉出來的,它需要你平時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提升我們的境界,錘煉我們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獨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見影。整理了高考優(yōu)秀作文范文三篇,一起看看吧。
《高尚的道德就是的財富》

什么是財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外乎有如下觀點,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知識,財富就是閱歷………嚴格來說這些觀點沒有問題,但筆者認為高尚的職業(yè)道德也是寶貴的財富。
比如這個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給漆工的任務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認真完成刷漆任務即可,但職業(yè)道德告訴這個漆工,這個洞可能會讓這艘船沉沒,所以道德的力量讓他但這個漆工卻在刷完漆之后補上這個漏洞。而正是這個不經意舉動使漆工不僅贏得了船主大量的額外獎勵,而且還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國哲學家康德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睜N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而實現(xiàn)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
西漢名相張良在椎擊親王未遂幾近窮途末路之時,不厭其煩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絕境的張良依然保持的這份恭敬,讓他最終獲得絕世才學,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張良的成功其實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現(xiàn)。而當今社會,因何18路人會面對受傷的2歲小依依而見死不救生,因何號稱世界一流的動車故障頻出,因何會有那么多曾經風光無限的貪官落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所謂道之不存,德將焉附?
吳斌,一個最普通的客車司機,駕駛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屬片襲擊,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吳斌用盡最后力氣,換擋、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拯救全車乘客,而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后,吳斌倒下了。吳玉蘭,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無恥的劫匪,雖頭破血流依然,保護659張考生準考證。從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華這塊大地上茁壯生長。
吳斌走了,但省委書記為他留下了眼淚,數(shù)萬群眾自愿去為護送他的靈車,整個中國為吳斌而感動,中國最美的司機的稱號將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財富。吳玉蘭老師受傷了,但她面對兇殘劫匪依然想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她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職業(yè)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的財富,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撐,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中國需要高尚的道德,讓我們一起呼喚,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據(jù)每一個的心靈,高尚的道德能夠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
【點評】從職業(yè)道德角度來立意,是正確的立意,而且它的事例很典型,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這個事例,比如說吳斌的事例,還有反面的事例,18路人對小伊伊見死不救的事例,這些正反事例的運用都非常好,同時能從材料入手,想到職業(yè)道德,想到高尚道德是的財富這樣一個論點,用正反論證方法,非常充分,古今中外的事例都有了,等于事實和道理都很完備,是篇好文章。
《交流的無奈》

鼠標輕擊,按鍵輕點,電波激發(fā)一個個信息點,代碼串聯(lián)起一個個字符。此時此刻,你的話語就傳達到我的身邊。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們瞬息之間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我們能夠真正地了解彼此嗎?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的時代,書信早已被冷落,它們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們心中的只是父輩們發(fā)黃的寫著或黑或藍鋼筆字的紙張。必須承認,電子傳媒有著書信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方便,快捷,費用極為低廉,但是轉瞬即來的信息,大多數(shù)的時候就如同三個月就長大的肯德基香辣雞,往往味同嚼蠟。手機和電子郵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連串自創(chuàng)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轉發(fā)的數(shù)字符號,往往并沒有給我們充實飽滿的感覺,反而感到時時的空虛和無助,仿佛一場疲憊的夢幻。
這就是交流的無奈。我們很難或者無法拒絕突如其來的電話信息的打擾,做好的安排與計劃付諸東流。很多時候往往的無奈不是別人從我們這里奪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現(xiàn)實中給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變不了的,因為我們還要生活。只是對于后者,又有誰人能夠做到?如今是一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沒有了對于信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欣喜,也減淡了“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的叮嚀;遺忘了“憑游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xiāng)且舊居”的囑咐。書信時代,有的是:“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的擔心與牽掛,多的是“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在那一封封親筆書寫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充滿了未被浮躁時代洪流所淹沒的親切與溫馨,浪漫與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與囑托,然后在無盡的期待中翹首以盼書信鴻雁回傳。在手寫書信這個載體上,我們前輩們的思考進一步深入擴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豐富細膩的情感在筆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現(xiàn)的面孔和情感,對一種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經多么讓人激動不安。
手寫書信所附帶的傳統(tǒng)的元素文化價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網絡所湮滅的危機。是的,科技解決了符號傳遞的問題,但是還是沒有解決真正交流溝通的問題。因為“如果意義不在詞語里,而是在腦子里或是在對客體的參照里,那么,什么東西也不能保證,意義可以跨越兩個腦子而成功遷移”。假如我們缺少了等待與珍視,我們注定是不能“心連心”的人,我們發(fā)出的電子信號最終消散在茫茫太空,我們從未知之中來,又往未知之中去。
《那一抹憂傷的底色》

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素有鴻雁傳書之說。在歷史長河里,它不單是一種聯(lián)系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xiàn)。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掛;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它卻遭受著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聯(lián)系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著一種認可的態(tài)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說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為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為,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著整齊劃一的電腦打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fā)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疇!
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里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復復地閱讀,也許,你認為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
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xiàn)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qū)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xù)。當鏡頭給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著笑容,認真地閱讀著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鞓返?
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并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xiàn)代文明如何發(fā)達,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說: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xiàn)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