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錫》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約作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春天。李儋、元錫,是韋應物的詩交好友,在長安與韋應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寄贈以答。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來了解下韋應物的《寄李儋元錫》,歡迎閱讀!
《寄李儋元錫》
唐•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詩。先從敘別開頭,寫去年春天在花里相逢而又分別的情景。頷聯(lián)“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寫自己的煩惱苦悶。聯(lián)系詩作背景可知,當時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唐德宗倉皇出逃,國家的前途命運堪憂?!笆朗旅C!奔戎竾业那巴疽黄烀?,又指個人的未卜前途。作為一個朝廷命官,作者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直到寫這首詩時還未得到任何音信,詩人的心情是十分焦慮的。當他看到眼前美好的春光時,既想起了當年分別的友人,又為國家的形勢所擔憂。所以,這美好的春天給他帶來的僅有憂愁苦悶而已。這兩句以情嘆景,把詩人那種茫然、黯然而又百無聊賴的復雜心緒準確地刻畫出來。
頸聯(lián)寫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出當時有志官員的矛盾心情。因為身多疾病,便想到了歸隱;但如此做法就有愧于受苦受難的百姓。在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下,詩人需要友人的慰勉,因此便盼望友人的到來。
擴展閱讀:韋應物的人物簡介
韋應物(737—792),長安人。唐玄宗時為三衛(wèi)郎。建中二年(781)為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江州刺史。貞元初(785左右)為蘇州刺史,后世稱為“韋蘇州”。所作詞僅存《三臺》、《轉(zhuǎn)應》數(shù)曲。
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guān)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guān)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杜f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云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則萬里為最;達于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边@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的一位。
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wèi)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xiāng)里,鄉(xiāng)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后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
擴展閱讀:韋應物的代表詩作摘抄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寄李儋元錫》
唐•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詩。先從敘別開頭,寫去年春天在花里相逢而又分別的情景。頷聯(lián)“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寫自己的煩惱苦悶。聯(lián)系詩作背景可知,當時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唐德宗倉皇出逃,國家的前途命運堪憂?!笆朗旅C!奔戎竾业那巴疽黄烀?,又指個人的未卜前途。作為一個朝廷命官,作者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直到寫這首詩時還未得到任何音信,詩人的心情是十分焦慮的。當他看到眼前美好的春光時,既想起了當年分別的友人,又為國家的形勢所擔憂。所以,這美好的春天給他帶來的僅有憂愁苦悶而已。這兩句以情嘆景,把詩人那種茫然、黯然而又百無聊賴的復雜心緒準確地刻畫出來。
頸聯(lián)寫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出當時有志官員的矛盾心情。因為身多疾病,便想到了歸隱;但如此做法就有愧于受苦受難的百姓。在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下,詩人需要友人的慰勉,因此便盼望友人的到來。
擴展閱讀:韋應物的人物簡介
韋應物(737—792),長安人。唐玄宗時為三衛(wèi)郎。建中二年(781)為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江州刺史。貞元初(785左右)為蘇州刺史,后世稱為“韋蘇州”。所作詞僅存《三臺》、《轉(zhuǎn)應》數(shù)曲。
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guān)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guān)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杜f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云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則萬里為最;達于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边@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的一位。
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wèi)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xiāng)里,鄉(xiāng)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后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
擴展閱讀:韋應物的代表詩作摘抄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