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按照歷史資料來編寫的,但作者在記敘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這種思想在倫理道德、政治主張、強調(diào)等級制度、尊卑觀念等方面接近儒家。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左傳》:定公九年。歡迎閱讀參考!
《定公九年》
【原文】
【經(jīng)】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得寶玉、大弓。六月,葬鄭獻公。秋,齊侯、衛(wèi)侯次于五氏。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傳】九年春,宋公使樂大心盟于晉,且逆樂祁之尸。辭,偽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謂桐門右?guī)煶?,曰:「吾猶衰絰,而子擊鐘,何也?」右?guī)熢唬骸竼什辉诖斯室?。」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鐘?」子明聞之,怒,言于公曰:「右?guī)煂⒉焕魇?,不肯適晉,將作亂也。不然無疾?!鼓酥鹜╅T右?guī)煛?BR> 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于是不忠。茍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鹅o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对姟吩疲骸罕诬栏侍?,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凰计淙霜q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BR> 夏,陽虎歸寶玉、大弓。書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六月,伐陽關(guān)。陽虎使焚萊門。師驚,犯之而出,奔齊,請師以伐魯,曰:「三加必取之?!过R侯將許之。鮑文子諫曰:「臣嘗為隸于施氏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于是乎奮其詐謀。夫陽虎有寵于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于季氏,而大于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侯執(zhí)陽虎,將東之。陽虎愿東,乃囚諸西鄙。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約而歸之。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追而得之,囚于齊。又以蔥靈逃,奔晉,適趙氏。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
秋,齊侯伐晉夷儀。敝無存之父將室之,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國?!瓜鹊牵笞蚤T出,死于溜下。東郭書讓登,犁彌從之,曰:「子讓而左,我讓而右,使登者絕而后下?!箷螅瑥浵认?。書與王猛息。猛曰:「我先登?!箷鴶考?,曰:「曩者之難,今又難焉!」猛笑曰:「吾從子如驂之靳。」
晉車千乘在中牟。衛(wèi)侯將如五氏,卜過之,龜焦。衛(wèi)侯曰:「可也。衛(wèi)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鼓诉^中牟。中牟人欲伐之,衛(wèi)褚?guī)熎酝鲈谥心玻唬骸感l(wèi)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從齊?!鼓朔R師,敗之。齊侯致禚、媚、杏于衛(wèi)。齊侯賞犁彌,犁彌辭,曰:「有先登者,臣從之,皙幘而衣貍制?!构挂晼|郭書,曰:「乃夫子也,吾貺子?!构p東郭書,辭,曰:「彼,賓旅也。」乃賞犁彌。
齊師之在夷儀也,齊侯謂夷儀人曰:「得敝無存者,以五家免?!鼓说闷涫9`之。與之犀軒與直蓋,而先歸之。坐引者,以師哭之,親推之三。
【譯文】
九年春季,宋景公派樂大心到晉國結(jié)盟,并且迎接樂祁的靈柩。樂大心推辭,假裝有病,于是就派向巢去到晉國結(jié)盟,并且迎接樂祁的靈柩。子明要樂大心出國迎接,說:“我還穿著喪服,而您卻敲鐘作樂,這是為什么?”樂大心說:“這是因為喪事不在這里。”不久以后告訴別人說:“自己穿著喪服卻生了孩子,我為什么不敲鐘?”子明聽到了,發(fā)怒,對宋景公說:“樂大心將要不利于宋國。他不肯去晉國,是要準備發(fā)動叛亂。不是這樣,為什么沒病裝病?”于是就驅(qū)逐了樂大心。
鄭國的駟歂殺了鄧析,而又用鄧析制訂的《竹刑》。君子認為駟歂在這件事情上不忠。如果有人對國家有利,就可以不指責他的邪惡?!鹅o女》這三章詩,是采取它的彤管?!陡挽浮返摹檬裁磥韯窀嫠?,是采取它的忠誠。所以采用了一個人的主張,就不責罰這個人。《詩》說:“甘棠樹高大而枝葉茂密,不要剪除,不要砍伐,召伯曾在這里聽訟執(zhí)法?!肽钸@個人,尚且愛護這棵樹,何況用了他的主張,而不顧念這個人呢?駟歂沒有辦法勉勵賢能的人?!?BR> 夏季,陽虎送回寶玉、大弓,《春秋》記載說“得”,因為它們是器物用具。凡是獲得器物用具叫做“得”,用器物來獲得生物,叫做“獲”。
六月,進攻陽關(guān),陽虎派人焚燒了萊門。魯軍驚恐,陽虎突圍而逃亡到齊國,請求出兵去進攻魯國,說:“進攻三次,一定能占取魯國?!饼R景公準備答應他。鮑文子勸諫說:“下臣曾經(jīng)在施氏那里做過家臣,魯國是不能占取的。上下協(xié)調(diào),百姓和睦,能夠事奉大國而沒有天災,怎么能占取它?陽虎想要勞動齊軍,齊軍困疲,大臣一定死亡很多,他自己就在這里施展陰謀。陽虎受到季氏的寵信,而準備殺死季氏,以不利于魯國而討好別人。喜歡富有而不喜歡仁愛,君主哪里用得著他?君王比季氏富有,而比魯國強大,這就是陽虎所要*的。魯國免除了他的禍害,而君王又收容他,恐怕也是禍害吧!”齊景公逮捕了陽虎,準備把他囚禁在東部邊境。陽虎假裝愿意到東部去,齊侯就把他囚禁在西部邊境。陽虎把當?shù)氐能囎尤冀鑱?,用刀子在車軸上刻得很深,纏上麻然后歸還。陽虎在車上裝上衣物,躺在里邊逃走。齊國人追上去抓住了他,囚禁在齊國都城。他又一次躺在裝衣物的車子里逃走,逃亡到宋國,又逃到晉國,歸順趙氏??鬃诱f:“趙氏恐怕世世代代會有禍亂了吧!”
秋季,齊景公發(fā)兵攻打晉國的夷儀。敝無存的父親準備為他娶妻,他推辭,給了他兄弟,說:“這一回,如果不死,回來,一定要娶高氏、國氏的女子?!睋屜鹊巧弦膬x的城墻,又想從城門沖出去,死在城門的門檐下。東郭書搶先登上城墻,犁彌跟著他,說:“您搶著上去向左邊,我搶著上去向右邊,讓登上城墻的人都來了再下去?!睎|郭書上城往左,犁彌先下了城。戰(zhàn)斗結(jié)束,東郭書和犁彌一起休息,犁彌說:“我先登上城墻?!睎|郭書收拾一下皮甲,說:“上一次使我為難,現(xiàn)在還要使我為難!”犁彌笑著說:“我跟著您,好像驂馬跟著服馬走一樣,哪能搶先?”
晉國的戰(zhàn)車一千輛在中牟,衛(wèi)靈公準備去五氏,占卜經(jīng)過中牟如何,龜甲烤焦了,衛(wèi)靈公說:“行了,衛(wèi)國的戰(zhàn)車相當于他們的一半,寡人也相當于他們一半,這就相等了?!庇谑蔷徒?jīng)過中牟。中牟人想要攻打他們,衛(wèi)國的褚?guī)熎蕴油龅街心玻f:“衛(wèi)國雖然小,他們的國君在那里,是不能戰(zhàn)勝的。齊軍攻下城邑就驕傲,他們的元帥又地位低賤,兩軍相遇,一定可以打敗他們,不如向齊軍挑戰(zhàn)?!庇谑蔷瓦M攻齊軍,打敗了他們。齊景公把禚地、媚地、杏地送給衛(wèi)靈公。
齊景公賞賜犁彌,犁彌辭謝,說:“有先登城墻的人,下臣跟著他,他戴著白色頭巾,而披著豬皮斗篷”齊景公讓他看看是不是東郭書,他說:“正是那一位先生,我把賞賜讓給您?!饼R景公賞賜東郭書,東郭書辭謝,說:“他是客卿?!庇谑蔷唾p賜犁彌。
齊國軍隊在夷儀的時候,齊景公對夷儀人說:“得到敝無存的人,賞賜五戶,免除勞役?!庇谑蔷驼业搅怂氖w。齊景公三次為尸體穿衣服,給他犀牛皮裝飾的高貴車子和長柄傘作為殉葬品,而且先把尸體送回去。齊景公讓拉車的人跪著行走,全軍吊哭他,景公親自推車三次。
擴展閱讀:左傳思想傾向
《左傳》中的人物與事件是按照歷史資料來編寫的,但作者在記敘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這種思想在倫理道德、政治主張、強調(diào)等級制度、尊卑觀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會變革的歷史趨勢。作者以敏銳的歷史眼光,記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諸侯的爭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現(xiàn)了新舊勢力的消長,揭示了社會變革的趨勢。作者在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場上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做出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道德倫理評價,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蹲髠鳌钒l(fā)展了《春秋》筆法,通過對事件過程的生動描述、人物言行舉止的展開描寫,來體現(xiàn)道德評價。比如莊公十年敘述“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與魯莊公的一段對話,就是通過曹劌的話語傳達出作者的思想。同時,《左傳》創(chuàng)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敘事中或敘事結(jié)束后直接引入議論,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評價,以此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
其次,強調(diào)人的意義,重視民的作用。春秋時期,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變革的廣泛興起,神的地位逐漸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進步的政治家已經(jīng)理性地認識到人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意義。昭公十八年記載,夏五月氣候干燥,因而宋、衛(wèi)、陳、鄭等不少國家都發(fā)生了火災。鄭大夫裨灶主張用寶物祭祀神靈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認為寶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鄭相子產(chǎn)則提出“天道遠,人道邇”的觀點,認為靠“天道”無法解決人事的問題。結(jié)果是鄭國沒有進行祭祀,由于加強了人的管理,也沒有再發(fā)生火災?;腹暧涊d隨國大夫季梁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鼻f公三十二年記載周大夫史嚚說:“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边@些記載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在天與人的關(guān)系上,《左傳》更強調(diào)人的意義。
《左傳》還注意暴露丑惡,褒揚美善。作者本著“不隱惡”的態(tài)度,對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諸如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僭越篡逆、互相殘殺和貴族們的荒*無恥、奢侈糜爛的生活以及他們虛偽*詐、貪婪殘暴的性格,進行了如實的記錄和描寫。宣公二年記載的“晉靈公不君”,寫晉靈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從高臺上用彈弓射人取樂,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殺了廚師,最終釀成了晉國的政治災難?!蹲髠鳌犯⒅匕劽郎?,記述了許多人物不顧個人安危奔赴困難的感人事跡,歌頌了這些人物的愛國情懷。如僖公三十三年記載的“弦高犒師”,為鄭國爭取了主動,使來犯者不敢輕舉妄動;定公四年,吳軍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動了秦哀公,出師擊退了吳軍,挽救了楚國;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中,孔子以智慧、以勇武、以禮儀保護了魯定公,收回了被晉國占領(lǐng)的的魯國邊邑,打擊了晉定公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