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字與畫》教案及原文

字號:

《翠鳥》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以下是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字與畫》教案及原文),希望幫助到您。
    【原文】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里?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從那么遠的地方飛到這里來,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
    我們的臉有些發(fā)紅,打消了這個念頭。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教案】
    【教材簡析】
    生動形象地記敘了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全文分翠鳥的外形、行動敏捷和棲息習性三部分寫成。文筆生動,富有兒童情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啟發(fā)學生樹立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生字,積累新詞,會用“機靈”、“愿望”造句。
    3、復習總分的句群關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幾方面寫。
    【課前準備】投影片、錄像帶、翠鳥圖片、手絹。
    【教學目標】
    1、了解翠鳥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2、學習按一定順序及抓住特點觀察的方法,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嘗試審題: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呀?(投影片出示翠鳥)
    翠鳥生長在我國東部和南部的許多地方,它不僅美麗,還有高超的捉魚本世紀領,所以人們又稱它“叼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翠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投影片出示教師總結出的三點:
    ⑴翠鳥是什么樣子的?
    ⑵翠鳥是怎樣捉魚的?
    ⑶翠鳥的家在哪里?
    2、出示嘗試目標:
    今天這堂課我們將先嘗試著解答第一個問題,完成這些任務。(幻燈出示嘗試驗目標)
    ⑴了解翠鳥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⑵學習按一定順序及抓特點觀察的方法,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
    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第一自然段。
    3、嘗試初讀課文:
    ⑴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生字和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⑵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與翠鳥有關的知識?
    ⑶檢查字詞:
    疾飛銳利繡滿等待蹬開逮
    ⑷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完成:
    ①給自然段加上序號。
    ②找一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外形?
    4、嘗試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看錄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給你總的印象是什么?你覺得翠鳥哪兒漂亮?
    ⑵出示嘗試試題:
    ①作者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翠鳥外形的?按什么順序來介紹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各方面有何特點?請用“△”標出描述翠鳥各方面特點的詞。
    ②翠鳥全身形狀特點是什么?請用“~~~”劃出,并理解“小巧玲瓏”這個詞。
    ③課文用了哪些語句描寫翠鳥羽毛顏色的,請用“――”劃出。
    ⑶小組講座嘗試題,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