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xué)二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古詩兩首》原文、注釋及譯文

字號: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jǐn)?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學(xué)二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古詩兩首》原文、注釋及譯文),希望幫助到您。
    【回鄉(xiāng)偶書】
    原文: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⑴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⑵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jì)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⑶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cuī):老年人須發(fā)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此處應(yīng)是減少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發(fā)卻已疏落、減少。
    ⑷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rèn)識我。
    ⑸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fā)卻已斑白。
    家鄉(xiāng)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rèn)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贈汪倫】
    原文:
    贈汪倫
    李白
    李百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詞句注釋
    ⑴汪倫:李白的朋友。
    ⑵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
    ⑶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jié)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⑸不及:不如。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