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詩詞《謁金門?春半》賞析

字號:

《謁金門•春半》是南宋詩人朱淑真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詞。朱淑是中國宋代女詞人,與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稱“詞壇雙壁”。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朱淑真的詩詞《謁金門•春半》,歡迎閱讀!
    《謁金門•春半》
    宋•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賞析】
    這首詞寫春愁閨怨,抒發(fā)了對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和因此生出的煩惱痛苦之情。
    相傳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姻不和睦,她最終因抑郁早逝。又相傳朱淑真去世后,其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是劫后余篇。通過其《斷腸集》中《春日書懷》“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可知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這首《謁金門•春半》亦可以反應出一二。
    起首兩句“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文筆簡潔,通俗易懂,為全詞墊下了一個抑郁的基調(diào)。“此情”二字,十分含糊,是是而非,是指傷春之情,還是美人遲暮之哀,亦或是煩惱婚姻的無奈與惆悵,還是兼而有之,讀者不得而知。“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這兩句寫詞人百無聊賴、惆悵煩惱的情態(tài),十分形象逼真。“十二闌干”形容所倚闌干之曲折;“遍”,寫出詞人依靠停留時間之長;“愁來天不管”,將口語運用到了詞中,信手拈來,本來是自己的心里愁煩,詞人卻遷怒給老天,從側面反應出詞人內(nèi)心怨恨至極。“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大好春光,本應該好好享受一番,可是自己由于孤單憂傷而無心賞玩,全都白白地送給了鶯燕,表現(xiàn)出詞人對鶯燕的羨妒,又反應了現(xiàn)實的殘酷無情。“鶯鶯”、“燕燕”,雙字疊用,成雙成對,更加反襯出自己的形單影只,委婉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孤單。末兩句“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落花”照應了詞的題目“春半”,“斷腸芳草遠”則照應了詞的開頭,含蓄地點明了“此情”的內(nèi)涵。因為自己所思念的心上人在芳草漫天的遠方,不得相見,又難以相遇,所以自己才為之愁煩無限,甚至為之斷腸。由于詞人已經(jīng)成婚,所以礙于情面,用詞相當含蓄。
    擴展閱讀:朱淑真的作品特點
    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后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diào)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后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后世常與李清照相提并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泵鞔螽嫾疑蛑茉凇妒锛ゎ}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并駕齊驅(qū)。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燒(據(jù)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
    擴展閱讀:朱淑真的詩詞作品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絳英,春衣初試薄羅輕。風和煙暖燕巢成。
    小院湘簾閑不卷,曲房朱戶悶長扃。惱人光景又清明。
    謁金門·春半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江城子·賞春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
    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云間,俏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
    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減字木蘭花·春怨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眼兒媚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